心理學的角度聊“關係”

最近看了一本書《了不起的我》,是一本積極心理學的書。書中有一些分析問題的角度比較新穎。這裏挑一些最近困擾我的“關係”片段做展示。

1、關係決定了行爲,不是人的個性

同樣的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態度產生變化,不是人變了、性格變了,而是關係變了。“親近”和“疏遠”反映的是兩種不同關係的差異,並不是“真實自我”和“虛假自我”的差異。不存在說僞裝的、暫時的,而是在這樣的一段關係中,表現就是這樣而已。本性難移,關係易變。

2、角色的本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行爲期待

在一段關係裏,雙方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雙方就會對這個角色產生怎樣的行爲期待,這種期待是關係裏的人共同達成的隱性契約。

別人對你講一段話,他對你有怎樣的期待?知道了對方的行爲期待後,自己想一下,是否想要扮演他期待的角色?如果不想,是不是就不該有怎樣的行爲。

3、語言和行爲存在矛盾性

孩子的媽媽抱怨孩子沒有主動性,卻把孩子的事情都一手包辦了。在角色的期待裏,媽媽把孩子放到了一個“沒有主動性”的位置,孩子也把媽媽放到了一個“什麼事都有我媽呢”這樣的位置。這樣,無論她在語言上怎麼要求,孩子都很難發展出自主性。媽媽抱怨小孩的言語,與她的行爲存在了不一致性。

4、如何調整自己的角色?

1)在迴應對方之前,你要先想想,他把你放到了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和角色上,而你真的想接受這個位置和角色嗎?

2)如果你和別人相處時,已經有一些不舒服了,那你就要思考,是不是我的位置或者角色有問題了。通常這種位置角色的錯位,是我們沒有在自己的位置上,而試圖去替別人負責。

3)如果你對一個人有期待,不要在語言上要求他,而要像你期待他的樣子那樣對他。當然前提是,你是發自內心地相信他有你所期待的那一面。

5、發生爭執時怎麼辦?

我們常說“對事不對人”,但是這裏卻“對人不對事”。無論人們表面上在爭論什麼,他們爭論的一個很大的主題,都是如何在角色期待上達成共識。

1)首先要直面關係,弄清關係,才能解決關係中的問題

2)從關係的角度出發,瞭解別人說什麼,想要的是什麼,從關係的角度迴應別人說的話

3)當一段關係出現了緊張的氣息,先思考怎麼才能在角色上達成共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