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最不喜歡的話是“快點寫作業”,最喜歡的話是……

每天放學後,

父母迫不及待地想知道

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

這種急切心情是人之常情。

但是怎麼提問,

卻是一個難題。

不該問的話

1. 學校有人欺負你嗎?

父母對孩子在校社交生活特別關心,尤其是新生入學的時候,生怕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受到欺凌,於是就會問出類似這樣的話。

其實,這種問題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暗示,潛臺詞就是:“你是不是被欺負了?”

非常容易給孩子一種在學校或幼兒園“可能會有人欺負我”的錯覺。

孩子在這個問題中,冥思苦想一天中的社交衝突,宛如“被欺負者”,讓他對正常的同學交往的產生負面的看法。

小孩子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這些事件。

如果真的存在欺凌,這樣一句話也很難問出什麼,反而讓孩子看到了你對他的焦慮和擔心。

2. 老師有沒有批評你?

有的孩子比較調皮,家長就會擔心他在學校裏闖禍,忍不住用類似的問題去打聽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這句話同樣也是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

會使他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是個愛搗蛋的孩子,不然爲什麼爸爸媽媽總是擔心自己會被老師批評呢?

以上這兩種問題,都在某種程度上讓孩子回想起在學校不愉快經歷,讓孩子對學校生活留下很多不好的印象。

3. 作業做了嗎?

去年,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機構發佈《青少年藍皮書》,根據各個城市學生的調研,藍皮書整理出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話,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

去學習/快寫作業!

特別是放學後回家,爸爸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催促學習,孩子自然會不開心,覺得大人只關心他的學習和作業。

就像妻子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丈夫不是說:“今天也辛苦了!”而是冷冰冰地催她:“飯做了嗎?”

時間久了,妻子也會覺得難受和心寒:“丈夫並不關心我,只關心他自己。”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回到家,都渴望家人的關愛,所以孩子回家後第一句話,要避免冰冷地催促學習。


應該問的話

所以,應該問什麼樣的問題呢?

1. 今天學校有什麼開心的事嗎?

有的家長喜歡問:“今天在學校裏開心嗎?”

有的孩子說一句“開心”,親子之間的對話就戛然而止。

提問孩子要改變一下提問策略,避免一些封閉式問題,用“今天發生了什麼開心的事?”這樣的開放式問題,引導孩子主動和你傾訴。

如果孩子說不上來,你也可以先分享你的所見所聞,開心不開心都要告訴孩子,引導孩子表達他的一天,方便你瞭解他的學校生活。

通過這個問題,你也可以瞭解到孩子的心中,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幫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 班上最要好的朋友叫什麼?你爲什麼喜歡和他在一起玩?

問孩子問題,也要避免一些太大、太寬泛的問題,比如“你今天學了什麼”、“今天感覺怎麼樣”,有的孩子半天答不上來,家長還覺得孩子是不是光在學校裏玩去了。

和孩子聊天,有時候要儘量具體化、細節化,儘量讓孩子能答得上來。

你可以問:

今天和小朋友們玩了什麼遊戲?

班上最要好的朋友叫什麼?

你爲什麼喜歡和他在一起玩?

你最喜歡學校哪個老師的課?

......

問題越具體,親子之間能聊得上的就更多,瞭解就越深。

3. 今天有什麼需要媽媽幫忙的事嗎?

有的父母會問:孩子學校不開心的事情怎麼問呢?

不妨試試用這句話吧,它能很好表達你對孩子的關心。

父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傳遞給孩子一種觀念,那就是:

爸爸和媽媽都是最親近、最值得信賴的人,開心不開心的事情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內心的痛苦可以不必獨自忍受。

當然,當孩子坦白的時候,儘量保持平靜。

即使是他闖了禍,不要過於激動地批評指責,如果反應過激,很有可能導致孩子下次就不願意對你袒露心聲了。

親子之間,信任是很重要的。

建立親密的心理聯結,孩子自然而然就不會對你隱瞞心裏的小祕密,你就不用擔心孩子受到委屈不敢說。

總之,孩子放學回家,問什麼樣的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儘量要讓問題正面、具體。

與此同時,傾聽也很重要。

有的孩子即使不問,也會跟家長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大人們要珍惜孩子毫無保留對你傾訴的時刻,不要急着去打斷孩子,積極迴應孩子。

童年這種良好的溝通模式,給未來的親子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問對了,又認真聽了,你和孩子之間會越來越親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