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底層邏輯更重要?看完徹底服了!

《教父》有句臺詞:“半秒鐘就看清事物本質的人,和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命運註定截然不同”。人最重要的能力,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我們會陷入焦慮、痛苦、恐懼、憤怒這些負面情緒困擾,根本原因,在於無知。無知,讓我們無法正確處理好和自己、他人、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關係,進而把生活搞得一團糟。

劉潤認爲,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底層邏輯,纔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底層邏輯,在我們面臨環境變化時,才能被應用到新的變化中,從而產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論。即“底層邏輯+環境變化=方法論”。“底層邏輯”並不侷限於商業世界,它來源於不同中的相同,變化背後的不變。

10月底,劉潤學羅振宇搞了一場年度演講《進化的力量》,提到他的新書《底層邏輯》,當時各大媒體文章都在講這個熱點,出於好奇就買了他的這本書來看。

我日常看劉潤文章雖不多,但他主做商業諮詢,爲企業服務,核心讀者是創業者和管理層。本來看他新書以前,會擔心認知層次有差異而看不透高屋建瓴的論斷。Just do it,真正看進去以後,才發現真正的高手勝在見識頗廣,通俗化表達能力極強。

通過閱讀一本書而瞭解一個人,這應該是《底層邏輯》告訴我的道理。文如其人,人的品格完全能夠影響其作品的質量。看序言可知,劉潤是極爲勤奮的人:他從五年前開始,每天都要花14個小時來做《5分鐘商學院》這門課程,五年的時間積累了46萬人加入。而他又是十分克制且有定力的人,他希望做一件能夠長期延續的事業。

他個人卓越的品質決定了作品的高質量。有的人會因爲作品而欣賞一個人,而有的人是因爲作者的爲人而願意花時間閱讀他的作品。顯然,我屬於後者。正如書中所言,“商場如戰場”、“職場如戰場”,生活本身就是戰場。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博弈。我們需要博弈的智慧,最明智的處世之術就是既對世俗投以白眼,又與世沉浮。

在35歲之前不要在乎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錢,成長了多少纔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收入。在一份工作中,你最想得到什麼?最想學習、收穫什麼?它們纔是你的目標。有些錢,是專門誘惑我們放棄長遠目標的。爲更長遠的目標,要有定力(即長期主義)。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都想要",成年人更要懂選擇。學會選擇,常常就是學會放棄。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裏,能勇於選擇而不後悔,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我就簡單挑幾個書中很震撼我的《底層邏輯》亮點內容說說。

三種對錯觀    舉個例子,A誘騙B進入C沒鎖門的工地,B失足摔死,誰的錯?法學家可能會說,“這當然是A的錯,這是蓄意謀殺!”是的,在法學家眼中,這就是A的錯。這種“大快人心”的對錯觀,卻不一定能避免類似案件再度發生。法學家做不到的事,但經濟學家也許能做到。經濟學家持有不同看法:是C的錯。爲什麼?經濟學家是這樣考慮的:整個社會爲避免B被A誘騙進入C的工地要付出的成本,比C把工地門鎖上的成本高得多。懲罰C雖然覺得冤,但以後所有工地的擁有者都會鎖上門,於是這樣的事情會大量減少。可見,經濟學家是從“社會總成本”角度判斷一件事的對錯。看上去不合理,但更有“效果”。倘若是商人,可能這樣想:不管A錯還是C錯,B都死了。從個體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B只能怪自己。也許B在生命最後一刻會想,這是我的錯,不該愚蠢到被A誘騙。

你發現了嗎?一件事情背後不同學派持有不同的論斷。這就是三種“對錯觀”。換作是你,你會持有哪個立場?要理解法學家和經濟學家的對錯觀,劉潤建議選擇商人立場,因爲“損失最大”。總之,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比如社會上,總有一些垃圾人,你因爲一些小事,和垃圾人正面衝突,你只是逞一時口快,人家可能真拿刀子捅你,最後承受最大風險和損失的,還是你自己,划不來。

事實、真相、觀點、立場   “今天很熱”,不是事實,只是你的感受,屬於觀點。“今天30攝氏度”,這纔是事實。比如你明明很熱,但捨不得開空調,硬說不熱。被自身位置和利益影響,得出並不客觀的觀點,這就是立場。再比如北歐連續出現反常的30度高溫,有人說這是上帝滅世徵兆,深信不疑,你根本沒法和他辯論。這其中就是信仰使然。事實背後,都隱藏着一個真相;觀點背後,都隱藏着一個立場。信息從客觀到主觀,依次是事實、真相、觀點、立場。

真相不是非黑即白,儘可能獲得更多角度和維度的信息,能幫你儘可能接近真相。要警惕別人說的話,是事實還是觀點。我們更要反思,自己說的話,是事實還是觀點。失戀的人往往想不通:爲什麼我那麼愛她,付出那麼多,她卻毫無感覺?“你愛她”和“她愛你”,邏輯上沒有因果關係。生活中很多常規問題,經驗是有用的。但更復雜多變的問題,經驗可能會誤導你。所以,別迷信經驗。最靠譜的方法是四步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出結論、不斷調整。

系統思維   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的是事物背後不變的運行規律。想要理解“系統思維”,先要徹底理解商業模式。如果你問一家做得還不錯的餐廳老闆,做好生意最重要的訣竅是什麼?他們大都會說,"哪有什麼訣竅,唯有全心全意爲顧客着想,做最好喫、性價比最高的飯菜。"全心全意爲顧客着想"是用戶思維,"做最好喫性價比最高的飯菜"則是產品思維。只有戴上系統思維的眼鏡才能透過表象看清本質。

很多創業者有用戶思維,有產品思維,但缺乏系統思維,在時代變革中黯然退場。這樣一想,早期的PC電商,到後來的移動電商、微商及社羣經濟,還有現在很火的網紅、直播和未來的VR、元宇宙,你就會一下子全理解了。

系統=要素X連接方式,要素的關鍵是變量,分存量和流量。比如老公花5800元學PPT想要挽回婚姻卻還是離婚了,你會覺得至於嗎?太蠢了吧?對老婆來說,之前很多事已讓她很不滿,情緒不滿的這個“存量”已經滿得溢出,覆水難收。低情商的老公無法理解老婆的行爲,斷送一段婚姻,而高情商的老公能看到感情破裂本質,會通過減少不滿的“存量”,比如及時道歉、送禮物、講情話、陪逛街……各種能挽回老婆心意的行爲都去嘗試。

連接關係有四種:因果鏈、增強迴路、調節迴路、滯後效應。舉個例子,常量:孩子智商和時間總量不變;變量:把時間花在讀書還是打遊戲上;因果鏈:打遊戲時間多,讀書時間少,成績下降;不打遊戲,全讀書,成績提高;增強迴路:孩子迷上一款遊戲,天天打,成績越來越差;調節迴路:爸媽看不下去,沒收手機,不給上網,請家教,天天盯着他讀書;滯後效應:孩子不會因爲一天不打遊戲,成績就會馬上提到,但堅持幾個月後,成績就會顯著提高。

任何複雜系統,核心就是變量、因果鏈、增強迴路、調節迴路、滯後效應這5塊“積木”,所有解決方案,都藏在這5塊"積木"裏,就看你有沒有能力洞察出來了。

概率思維    劉潤說:創業路上盡了一切努力,做對了所有事情,能否成功,依然有95%靠運氣。怎麼樣,是不是突然感到灰心?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不能說都是迷信。無論西方還是東方,都喜歡把12作爲計算時間的關鍵週期,十二時辰、十二星座、十二生肖……

運氣的本質,是概率。運氣(概率)+能力+努力=成功。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擴充認知邊界,攝入更多有效信息,提高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劉潤歸納爲:時代、戰略、治理、管理,這是對企業家說的,而從打工人視角來看的話,就首先要看時代潮流,其次是行業,再次是企業,最後纔是人。

徐小平說:你先要選擇行業,然後選擇公司,否則你就算在泰坦尼克號頭等艙,也要沉沒。比如今年的教培行業,再怎麼努力了也逃不開時代潮流。再比如,20年前新浪打工,10年前騰訊打工,5年跑字節打工,難逃打工的命。跟對人,事半功倍,跟錯人,蹉跎歲月。如此,你細細品味,細思極恐。

洞察本質的人,都善於打比方   會打比方的人,一定既理解複雜陌生的事物,也對普通人身邊熟悉的事物洞若觀火,還有強大的聯想和表達能力,把兩種乍一看毫不相關的事物關聯起來再平實講述給身邊人聽。打比方和幽默感一樣,是一種擁有智慧的高級能力,甚至有些比喻一聽就充滿幽默感,令人拍案叫絕。

做出一個優秀比喻,需要三步:一,洞察複雜、陌生事物的本質;二,匹配到大家熟悉的事物中;三,用熟悉的事物和邏輯,解釋陌生的事物。任何一個深入淺出的比喻,都是最高層次智慧的體現。

“巨嬰”和“槓精”   人與人相處,有三大法則:自然法則、族羣法則、普遍法則。自然法則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保護自己,謀取最大利益,只能靠兩個武器:一是暴力,二是狡詐。現代社會,一般不用自然法則,但有些人就是蠻不講理,侵害你的權利,建議就用自然法則對付他!族羣法則是有一羣有相同認知的人,把"我"變成"我們",有相同的目標。家庭是族羣,公司是族羣,宗教信徒也是一個族羣。爲了羣體共同利益,就要求所有成員讓渡一部分個人權利,遵守族羣共同規則,比如公司規章、宗教信條或國家法律。

當下中國,族羣意識非常強烈,看看中美關係就知道了。普遍法則是求同存異,尋找最大公約數。有一些普世價值,不管你腦子裏裝的啥,都應該遵守。比如你不想被欺騙,就要誠以待人。君子和而不同,構建保留多元文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巨嬰"和"槓精",是在和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選擇了錯誤的法則。問問自己,今天你是在以什麼樣的法則,與這個世界進行價值交換?你用的法則越高級,你能換到的東西就越多。但同時,你也更脆弱。我們要懂得,用族羣法則、普遍法則和世界進行價值交換,同時在必要的時候,用自然法則來保護自己。

《底層邏輯》這本書裏,劉潤還總結了許多其他"底層邏輯"介紹,有興趣的自己買一本看看,應該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收穫,懂得如何用底層邏輯來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