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你還是你自己喜歡的樣子(深度好文)

與《拆掉思維裏的牆》這本書的緣分,要追溯到古典老師另一本作品《躍遷》:2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書店隨手摸到一本書,可能是百無聊賴就簡單瀏覽了兩頁,順着文字流淌出來的思想,彷彿有一位人生導師在與我交談。正是這樣強烈的感覺,我一出書店就立即下單購入了,還暗暗決定這回一定要看完。(因爲我平時幾乎讀紙質書籍的次數遠不如閱讀電子書)

因爲《躍遷》重塑了我成長型認知思維,以致後來在挑選紙質書籍時,潛意識裏放棄各種休閒、小說之類。我相信,人這一生中的所有遇見都是必然。因爲古典老師的書籍我從內心改變了。恰逢今年10月看到他的《拆掉思維裏的牆》出了白金升級版,二話不說當天網購了實體書。收到書以後就把它當作枕邊書,臨睡前總會翻看10頁,這對我來說似乎成了儀式感。即便是我放慢速度閱讀,書總有讀完的時候。現在年輕人生活得很匆忙,能夠抽出時間來閱讀紙質書的人不多,那我猜想大概是因爲沒有遇到有緣分的好書吧。而如今我只想認真談一談自己從《拆掉思維裏的牆》這本書裏汲取的改變自己的力量。

總體來說,古典老師在這本書裏重點拆解了心智模式的7個問題:怎麼看待成功,要不要躺平,如何有安全感,如何活得有趣,怎麼做自己,怎麼做職業選擇,如何理解與家人的衝突,並且也都給出了轉變心智之道。而這些內容都是我目前遭遇的困惑,也是我竭盡全力想要找尋答案的方方面面。

成功學不能學。"正態分佈"曲線告訴我們,成功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混得太慘的人也不多,大部分人都過着既不太成功也不太失敗的日子。單從長相來說,這世上長得如敲鐘人卡西莫多的人不多,長得完美的人也很少,反而長得一般的纔是絕大多數。中國儒家講究中庸之道,金字塔尖的人還是少數,反倒塔底位置佔據絕大多數。

如果收入5000萬是成功的社會標準,那還只是一小撮收入5萬的"失敗人士"和一羣收入5億的"成功人士"。既然成功絕不可能是人人都會的,那成功學的故事是不是搞錯了。比爾蓋茨的成功故事,我相信你一定聽過無數遍。比爾蓋茨爲什麼能從哈佛退學?他父親是著名律師,母親是銀行家的女兒,初一時他轉學到湖濱學校,是西雅圖昂貴的私立中學,這所學校花重金購置了當時第一批能夠接入分時系統編程的機器。因而比爾蓋茨在13歲就成了世界上最早接觸計算機編程的一羣人。當時哈佛沒有計算機系,而他癡迷於編程。強大的家庭關係網絡,幫助他與資源平臺建立連接,讓他年紀輕輕就能和IBM簽訂合同。

如果此刻的你還有家庭負擔,福利保障也不全,家裏沒有關係網絡,你當然有可能成功,但不要輕信那些成功學故事,風險太大了不是嗎?沒有人的成功可以複製,執着於形式而不是結果的行爲,只能算作苦苦堅持,沒有任何價值。成功真正的意義,應該是:越走越近。

如何定義成功?如果成功是賺到1000萬,那賺到1000萬以後你會做什麼?買房、買車,讓家人過得快樂。可再仔細深挖下去,行業會動盪,房價會上漲,一切不可控因素都會將成功置於不確定性中。把成功的定義歸因於外界,就會陷入不可控的焦慮,這是獲得前恐懼、獲得後空虛的生活。而把成功定義歸因於內心,真正地掌控幸福,現在你可以回顧那些讓你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刻,是不是都來自生命的底層?那些艱辛歲月你默默堅持,黑暗日子裏眼裏閃爍着光芒。

要不要躺平?“如果我沒有覺得有意思的事,我該怎麼辦?躺平可以嗎?”,躺平很好,躺舒服了再做事。講真我被這句話打動。我是有嚴重拖延症的人,是那種不到deadline決不做的習性。如果你一直在找工作,可怎麼都不開始動手寫簡歷,只想躺平,直到手裏預留的錢不夠用了才勉爲其難在網上下載一份簡歷模版,開始往裏面填寫內容。如果你有同樣的問題,書中說一位職業諮詢師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寫不出簡歷就別寫了,休息一週吧。但你需要額外多做一件事,每天寫半小時,寫多寫少沒關係,寫完就刪掉。怎麼樣,這方法刁鑽吧?如果你照着做了,我相信你很快就會寫出一份簡歷。

沒有人會一直“躺平”,追尋價值是人的本能。當你真的放過了自己,允許自己躺三個月、半年,躺到你覺得沒有什麼好抗爭的,躺到你覺得沒意思了,你自然會想去找點有意思的事情幹。幸福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所有夢想都實現,一種是放下了不該有的怨念。當走入覺得過不去的低谷期,可以放自己一條生路,好好"躺平":可以鍛鍊身體,好的體魄很必要,或者出去走走,多遇見些有趣的人和事;不愛動的,可以多讀一些人物傳記;或者就像冬眠一樣,好好睡覺,靜待未來。說不好,躺着躺着,你會找到黑暗裏若隱若現的光,然後尋着光源走出哪怕超級小的一步。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隸?每個人都在追逐安全感,這很正常。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能,但安全感的獲得必須通過內心真正的強大。安全感是給予,不是索取。因爲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當生活遇到困難時,很多人不自覺地變成受害者。受害者心態,讓我們總覺得世界不公平,充滿了各種問題,然後找各種理由推卸責任,保住面子;美德都是自己的,錯誤都是別人和社會的,爾後安心做壞事,每天心安理得地不努力工作,爲公司創造價值,認爲公司太爛,老闆不理解;再繼而從其他的受害者故事中獲得廉價的快樂和虛無的安慰,漸漸地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

這個社會就是不那麼公平,也絲毫不影響你在社會中快樂地工作。你經歷過的所有事情,其實都是你的財富。如果你願意,你總可以掌控點什麼。與其說人與人之間差異是智商天賦的差別,不如說是思維的差異。安全感真的可以來自於房子嗎?如果讓你典當夢想來換取物質生活條件,真的能換來安全感嗎?回看身邊那些過早購房的同齡人,他們真的幸福嗎?花掉自己未來10年轉換工作方向與創業的自由度,花掉年薪高出三倍的機會,這真的是安全感嗎?就這麼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覺得擁有一套房子會讓自己安全一點嗎?

“裸婚”鼻祖巴菲特,如果放到現在這種背景下,真的會擁有安全感嗎?這個世界沒有誰離開了誰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當擁有了說走就走的能力,你反而能收穫真正的愛情。依賴不是愛,把愛自己當成了愛別人,還一味地索取,這更不是愛,喜歡與愛的差別很大。安全感的反面是恐懼,真正的恐懼是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失去,消除恐懼最有效的一招是,找到恐懼底線,勇敢直面它。請一定記得,安全感是給予,不是索取。如果你的生活一團糟,就去幫助其他處在困境中的人擺脫困境吧。

 幸福是一種轉換力。中國父母爲自己的孩子犧牲了很多,同時又給孩子提很多的要求。父母把自己缺失的東西強加到孩子身上,從小教育孩子要念更好的學校,嫁/娶他們認爲合適的結婚對象,按照他們寫好的劇本演繹一生,說這纔是幸福。尤其是獨生子女,兒女佔用了所有資源,也就要承擔所有希望。如此,一場對孩子的“以愛之名”就開始了: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計劃,我會傷心,還說“我這都是爲了你的幸福着想,現在過得這麼累,都是因爲你!”你覺得這是動力還是壓力?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聽話,要孝順,讓父母傷心難過是罪惡。此時,親戚們再以同謀者的姿態出現,打着愛的旗號來苦口婆心勸你放棄自己的想法,進入父母苦心寫好的人生劇本,爾後作爲孩子的你不得已戴上面具,登臺表演,等到掌聲。可往往結局都不太如意,孩子無法掩飾內心的難過,矛盾與衝突產生。

活在別人爲你設計的生活中,這種生活什麼都好,卻只有一個缺點,那不是你真正熱愛的生活。只有堅持做你喜歡的事情,你纔會真正幸福起來。慢慢地,你的父母就會發現他們的堅持只是讓你幸福的方式,如果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他們最後會真正的接受。我相信,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過得幸福,讓你的父母停止懷疑的最好方式,就是你儘快開始行動,用事實證明給他們看!

我們內心都清楚,在如今這個價值觀單一、家庭壓過自我的社會環境下,堅持自己真的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尤其是剛開始那幾年。不要抱怨父母暫時不理解你,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和你一樣也是第一次面臨今天這個變化的世界,他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來愛你。尊重他們,嘗試與他們溝通,像成年人一樣拿出自己的理由和證據,用事實和數據來說明,巧妙處理那些可能對也可能錯的建議。幸福是不能被預先設置的,把自己的夢想當成上市董事會,你和父母都有發言權,你有義務認真傾聽、考慮,但在關鍵決策上,你永遠是最大的股東。

成長,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我們總是混淆兩個概念,價值&價格。價值來自內心的感受,而價格來自統一規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系統,即使是一沓發黃的信件,對別人來說一文不值,但對你來說無價。相反,社會定義價格,因爲任何組織都有規定,沒有價格就沒有規矩,社會就不能進步。很多時候,價格與價值並不對等,貴的飯店菜不一定好喫,有錢的男人不一定適合你,關鍵是適合你的內心。你要清楚,自己要什麼價值。世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讓“價格”幫我們做了“價值”判斷。價值是多維的,而價格只有一維。幸好這個世界不完全是這樣,在已標記好的人生賽道上,總會有人停下來想:這真的是我需要的嗎?我要的到底是什麼?

從心理學上講,一個人缺什麼,就會投射到身邊人身上,他會覺得身邊也覺得自己缺。看一個覺得自己缺什麼,你看他不斷強調什麼就行了。越是強調價格的人,往往內心越缺乏對這件事情的價值。比如,反覆強調自己有房有車的男人,自信心可能很有問題。不斷強調自己職務的人,工作能力一定好不到哪裏去。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就需要你不停向自己的生命發問:你這樣一個人,活到今天,到底是什麼支持着你?你希望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要等到一切都完美才開始,如果說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那麼壞的開始至少等於成功的三分之一。與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動中綻放。等待的成本真的很高,你最好的選擇就是行動起來。成長是你內心的一個尺度,你能夠感覺到成長,內心知道自己會成長爲什麼樣子,就和種樹一樣的道理。

這個世界因爲我有所不同,我因爲這個世界而更加精彩,這纔是新世紀多元且豐富的價值觀。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成長爲自己想要成爲的樣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