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的枪声》:世界很大,而我很无知(一)

辛亥年的枪声
李舫/主编

《辛亥年的枪声》是《观天下·新世纪散文精品文存》收录的散文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李舫主编。

《观天下》简介:《观天下》延揽天下有识之士,集纳新世纪以来的散文名篇,以“观”与“天下”之间的动静、起承、转合,接续文脉。这些文章按照主题分为4卷,无论是观人文、观历史、观世事、观山水,均厚积薄发,有所创见。他们的散文,风格迥异,各有妙趣,纵横浩荡地连接起新世纪以来色彩缤纷的散文长廊,铸就了新世纪以来的散文高地。

读完这本书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世界很大,而我很无知。一字一句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历史等的博大精深,且气势磅礴,而我不过沧海一粟之亿万分之一罢了。

以下为部分精彩内容抄录:

1、我们听《高山》《流水》,听得出“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我们听《天风环佩》,仿佛仙子乘风无形来去,佩玉有声闻而不忘;我们沉醉于《渔歌》的平和之象:“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七弦琴的智慧长河中,有生命的节律、文化的呼吸、文人的气象……

——陈燮君《琴道古今》

2、中国向来是个大国,但不是一直的强国。只有开放时,不仅仅是个大国而且是个强国,只要一封闭,就变成弱国。……

1396年洪武二年,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把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政策作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民,切记不可”。同时列出中国与周边15国为友好邻邦,定为不征之国。朱棣经过“靖难之役”,于1402年建文四年即皇帝位,第二年改为永乐元年,提出了“四夷顺,则中国宁”“内安诸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咸期生遂”的对外和平友好政策。……

郑和对朱高炽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权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丹增《海上丝路与郑和》

3、1935年10月,霜风扑面,湘西万山红遍。接到北上长征命令的红二、六军团且战且退,正在苦苦寻找一道缝隙,准备杀出重围,去追赶遵义会议之后大踏步前进的红一方面军。然而缝隙是没有的,天上没有,地上也没有,因为国民党派出的八十多个团蜂拥而来,把每条缝隙都给堵死了。……

翻越连绵不断雪山,没有人不精疲力竭。由于天寒衣单,空气稀薄,腹里空空,一些熟悉的面孔走着走着便不见了。……但他执意要跟着战斗部队走,跟着他一路护送来的伤病员走,最后自己冻僵在雪山上,再也没有起来。……

——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

4、她自始自终知道她万里乘风直向东的目的是什么,东渡留学与西渡归国,海上往返,她知道如果有即刻可以救国的近路她是不会选择远线抵达的,她不找借口,这个志向,她对日本人也是直说的,“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轩亭殉,西冷葬。墓历经九迁。遗骨终埋在了她向往的地方。那个曾写下“撤环仗剑”四字的南社诗人将个地理人文一一诉及:会稽峨峨,勾践所宅;十载卧薪,千秋采葛;猿公好剑,越女是传。于皇秋君,笃生其间……除去病为文仿佛接着柳亚子话说:“……瑾生会稽,聆猿剑之风,励薪胆之志,其于革命,不亦宜乎。”……

一柄龙泉挂在壁上多少年了,对于以身体实践、以生命信仰的人,它,终是个提醒。

中原中国,山河凝烈,处此地者当自知自重。

——何向阳《如汝须眉巾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