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管理之搶灘期2

四、向上管理

解決了怎麼安穩着陸、穩住團隊士氣、找到業務突破口的問題,接下來,需要儘快向你的上級做一次全面的彙報,和上級確認接下來三個月能夠做的一系列小事,積小勝爲大勝,扭轉自己在搶灘期的被動局面。請你的上級幫你扶上馬、送一程。

1.不要忽視和上級拉平認知

必須和自己的上級確認工作重點,把精力發揮在正確的地方,並對全局工作有個整體認知。

2.拿出一份你的“百日作戰計劃”

幫助你和你的上級一起,把你的業績突破口,變成可落地的、彼此認知拉齊的工作計劃。

第一步,你要和你的上級確認優先級矩陣裏,你認爲有價值的小任務,他是不是認可這種分法。對於到底要做什麼任務,達成共識。

CEO非常清楚,三個月的時間,不可能指望中層帶來翻天覆地的業績提升,但是,三個月是完全足夠一箇中層至少找對方向的。這也是業績的體現。

第二步,在選任務的時候,你可以業績優先級矩陣,選出三到五個,三個月左右就可以出業績,同時也是上級認可的任務,進行重點攻克。並且,你還要給它們配上結果指標,或者交付物,確保這個工作結果是可衡量的。

第三步,你要把上一步挑出的重點任務,按照“周”的顆粒度進行分解。

每週結束後,你可以快速地跟上級回顧一下進展。一旦出了早期成績,也儘快展示給上級和公司高層,這樣既幫你建立信心,也可以幫你獲得更多支持。三個月結束後,我甚至建議你和你的直接領導,約上公司高層,圍繞百日計劃做一次述職,展示你前三個月的業績表現,獲得最高層對你的支持。

3. 把上級拉到你的戰線裏

正確的上下級合作姿勢應該是“聯手創造更大的價值”。你比上級離一線更近,所以你更懂客戶、更懂團隊。上級比你離高層更近,所以他更懂戰略、更懂資源的分配。

“統一戰線的四大議題”:第一,老闆你要什麼?第二,老闆你能給什麼?第三,老闆我怎麼配合你?第四,老闆你怎麼支持我?

第一,上級要什麼。這個溝通議題是幫助你搞清楚上級對你的期望。你可以問你的上級,對你短期比如說三個月、半年的目標,或者中長期的一年、兩年的期望是什麼。達到哪些量化指標,或者產生哪些具體的交付物才叫“做好了”?

這個時候不要和老闆討價還價,覺得目標太難,而要重點談支持資源。

第二,你要和上級一起討論“你能給我什麼?”,也就是說,我需要哪些支持,才能完成目標。

不管多高的目標,只要資源給到位就應該接受。當然,這裏的資源,不僅僅侷限於錢,上級的時間精力投入、高層的關注、系統的開發支持、對你團隊更多的編制支持等等,都是資源。

而且,有經驗的中層管理者,在申請資源的時候,會給出多幾個選項,比如“如果獲得這個級別的支持,那麼目標做到這樣,如果想減少資源的投入,那麼,目標可以做到那樣”。這樣上級在做決策的時候,會舒服很多。

第三,“老闆我怎麼配合你?”

你要和你的上級確認,他希望你和他的溝通方式、彙報節奏是怎樣的。比如,他是傾向於當面直接溝通,還是希望你溝通前先發郵件?你們是每個月碰一次,還是每週你給他做一次彙報?

第四,老闆你怎麼支持我?”

不要害怕把自己的個人需求告訴你的上級,很多中層會以爲自己的想法說多了,上級會覺得我獅子大開口。其實,職場是一個價值共創、價值交換的舞臺,你不說自己的需求,上級反而會以爲你沒想法,不知道怎麼去激勵你。

當然,你的需求遠不止加工資這一項。學習成長、職業發展,甚至是家庭規劃都是可以拿出來,跟你的上級做充分交流的話題。

如果你的公司管理風格是兩級管理,也就是說,你的上級的上級對你的升遷有決定權,那麼,請不要忘了,你統一戰線的對象,也要把他拉進來。

五、立威立規

1.你該樹立什麼威信?管理者的威信通常來自三個方面:職位威信、專業威信和管理威信。

職位威信見效快,卻不持久。專業威信雖然持久,但是見效慢。見效快,同時更持久的是管理威信,也就是通過管理動作建立你的權威

判斷你有沒有真的在團隊建立起威信,要看大家是不是真的把你的要求,由內而外地付諸行動。

2.“四步法”立規矩

首先,不建議你上來就以簡單粗暴的批評或者懲罰的管理方式來立威。

其次,也不建議你一來就改這改那,定一大堆條條框框,搞得雞飛狗跳。

而要四步走:

第一,定好“保險絲”;第二,對齊標準;第三,讓團隊公開承諾;第四,做出調整。

第一,你要先給團隊立一個容易落地、犯規了容易被發現的小規矩,以點帶面,調整隊伍狀態,建立上級的威信。

比如下屬接任務時愛推脫,你可以從語言上要求下屬們,不許說:“我搞不定這個任務,是因爲1、2、3。”而只能說:“如果要搞定這個任務,我需要的支持是1、2、3。”

又或者,下屬不主動彙報,那麼可以定一個規矩,每週寫工作週記,並抄送整個部門。這裏提醒你注意一下,規矩最終是爲出業績服務的。有的團隊要有很高的紀律性才能出業績,那麼,上下班不遲到就應該是一個規矩。但是,對於創意型工作的團隊,死板僵化的工作狀態反而會讓士氣下降。

另外,在執行規矩的過程中,你要適時調整和迭代規矩。確保規矩的難度不要太大,或者執行起來不太複雜,不然大家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壞了規矩。

第二,要讓一個規矩執行落地,你要跟你的團隊清晰地溝通這三個問題:“你的規矩爲什麼定?”“標準動作是什麼?”“違反了有什麼後果?”

定規矩,目的不是爲了限制大家,而是爲了更好地幫助團隊進步。

光說明爲什麼還不夠,你還要明確“標準動作”是什麼,什麼時候開始執行,什麼情況下可以例外。

前期你定的規矩,針對的都是這些“小動作”。團隊有人踩線了,我建議你最好採取比較溫和、輕鬆的小懲罰。

第三,跟團隊拉齊了規矩的標準之後,你可以再加一個動作來鞏固,就是請大家來表個態:我們都願意力挺這個規矩,一旦違規,願意受罰。

你可以讓大家輪流對新規矩發表意見,甚至可以讓大家在文件上“籤軍令狀”,然後在辦公室顯眼的地方掛上去。

不要小看這個動作,這裏利用了我上面提到的“承諾和一致”心理。對自己的承諾進行公開表態。讓越多的人知道,人們就越容易堅持下去。

第四,這根保險絲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幫助你識別出那些“刺頭員工”。對於硬是不守規矩的員工,你要採取行動。

雖然我前面說了,每次違反規矩,隊員只要接受一個小懲罰就可以了,你的目的是爲了讓團隊達成管理規範,而不是爲了懲罰而懲罰。但是,對於故意違抗規矩的下屬,你要有相應的動作。

比如,和他談話,瞭解他爲什麼公然違反大家都認可的規矩。如果這個下屬就是不服管,我建議你及時和上級彙報,能調離就調離,不行就勸退,不要在你沒有辦法領導的人身上浪費你的管理資源。

六、人崗匹配

和上級達成三個月業績共識,迅速落地了一批“低垂的果子”,這時候搶灘期也快結束了。接下來,公司對你的期望就不只是完成短期小任務了,你該爲下一階段發力期做準備。

你畢竟還在搶灘期,管老闆要錢、要資源、要商業模式,他可能都還不太敢給你,但調崗、要人,正是時候。團隊磨合需要時間,等你過了搶灘期,再想做團隊調整或擴張,節奏就慢了。

需要從業務出發調整架構、管理編制。

1.怎麼調整團隊的組織架構?

組織架構,要把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事上

有一條指導原則:那就是以客戶爲中心。

比如說,市場部的客戶是消費者,那麼按照品牌切,更能夠打中不同消費習慣的消費者。而銷售部呢?客戶是不同地域的經銷商,那按地域切能夠更好地爲經銷商提供服務。

調架構、管編制並不是讓你一味地向公司要人,你得先看看你的客戶是誰?你現在的團隊是以客戶爲中心進行管理的嗎?如果不是,那你首先要做的是組織架構調整。

2.怎麼計算團隊的編制數量?

調整完組織架構,新的挑戰又出現了。新的組織架構要求每個站點的運營人員對當地語言、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瞭解,這時候,管理者需要再來看,哪些小組人多了,哪些小組缺人手;哪些人的能力需要提升,還缺具備哪些能力的人,只能去外部挖。

人絕對不是越多越好,臃腫的組織不僅人浮於事,而且會讓想上進的員工離開。

第一種,叫工作量法。

簡單來說,就是把年總工作量,扣除假期、週末之後,根據工作時長分解到每個人頭上,去判斷需要多少人。這種方法適合於重複性比較強的工作崗位

我非常建議你潛下心來,到基層去,和你的員工工作一兩天,把他們完成這些具體工作的時間給記錄下來,這樣一來方便你判斷到底需要多少編制,二來也能讓你未來的管理更加接地氣。

第二種,叫比例對標法。

比如說,在有的技術開發領域,三個開發人員對應一個測試人員就是標配。再比如說,一般而言,一個HR可以服務100個員工;或者一個管理者直接向他彙報的人,不應該少於10個等等。

類似這樣的比例,都是經過大量的管理實踐磨出來的,也可以作爲你對比的一個橫向標杆。

第三種,叫人效法。

也就是,把總產出除以人數,得到的那個比值,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當然這個比值是跟着你的生意發展而變化的。

3.怎樣升級你的崗位?

聰明的中層管理者,不僅會找公司要合理的編制,還會去爭取更高級別的編制,從而能夠讓自己招來更多優秀的成員。

你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升級你的崗位。

首先是你的核心管理團隊,他們是你的領導班子。

其次是你的業務骨幹,他們打過多大的仗,就能扛多大的事。你需要一兩個能“幫你捅破天花板”的業務高手。

第三是你的多功能團隊。

這是一個非常新的概念,傳統的管理理念是,銷售管銷售,技術管技術。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了多功能團隊的管理方式。

很多時候,你再增加一兩個銷售,對你的團隊業績幫助是邊際效用遞減的,一個稱職的供應鏈經理,卻能夠從庫存管理的角度,給出專業的備貨方案,消除客戶不願意多進貨的疑慮。

而且,這些專家角色,往往是從數據本身進行解讀,跟客戶的採購之間,沒有利益衝突,立場也相對中立,反而能起到很好的銷售作用。

七、招聘面試

以前可能是你老闆面試的時候帶着你,聽聽你的參考意見,現在你需要獨立做決策了。招人這件事很難,但又非常重要。如果招得不好,請神容易送神難,讓人走很麻煩。所以,通過面試看準候選人也是中層管理者的必備能力。

不少中層管理者面試招人都會遇到這樣的迷惑:面試時明明問到有相關經驗,等進了公司上手工作,怎麼就不行了?

原因有兩個:

第一,只問經驗,不追問細節和證據,沒能深挖出能力。在上家公司有相關的經驗,並不代表他到你這,就有做好這件事情的能力,這很有可能是靠他上司幫忙,或者是團隊一起努力的結果,但他可以美化成全是自己做的。

第二,老用所謂的“經典面試題”,比如“說一下你最喜歡的運動”。很多面試官認爲,如果候選人不喜歡團隊型的運動,就可以推斷他不具備團隊合作能力。且不說這個邏輯是不是真的成立,就算成立,候選人也完全可以提前準備一個你想聽到的答案來套路你。

1.行爲面試法。來識別候選人是否具備某方面的能力。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就要落實到行爲上的細節和證據。

2.提問關鍵任務。請舉一個你在某個關鍵任務上的成功案例。希望通過候選人做成事情的行爲過程,判斷他未來在我這能不能繼續成功

進一步挖掘成功是個人的原因還是平臺的原因,辨別是會說還是不會說,用到下一步

3.STAR追問法

S:Situation——背景

T:Task——任務目標

A:Action——行動

R:Result——結果

對方開始舉例子回答的時候,你就可以從這四個方面開始追問。

首先是Situation——背景類問題。

比如,一個運營候選人給你分享了一個去年雙十一,他帶領團隊打翻身仗的例子。你就可以開始追問背景,先把時間、人物、事件等基本信息搞清楚:那次雙十一你的準備時間有多久?你當時團隊有多少人?你彙報給誰?

這類問題用於獲取最基本的信息,幫助你判斷接下來他說的案例真實性。

然後你要追問Task——任務類問題了。

我會這麼問:你當時接到了什麼樣的增長目標?你們行業的平均增長是多少?這主要是幫助你判斷任務的難度係數。

瞭解完任務的難度係數,接下來就是追問Action——行動類問題。

一般來說,你要考察什麼,就追問什麼。招基層員工,我一般會從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與人合作,這三個角度進行追問。

問怎麼想,看的是對方的分析能力,看他遇到困難,是怎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問怎麼做,看的是計劃執行能力,他在接到一個任務的時候,怎麼去拆解目標工作計劃,調整迭代做執行;問怎麼與人合作,是看他的溝通說服能力。

有時候要想辦法把“我”和“我們”剝離開。追問他:“你當時爲什麼這麼想?”“你的上級當時和你想法一樣嗎?”“你和上級之間出現分歧,你是如何處理的?”等等。這樣你就能把他從上級的光環中切割出來,單獨考察他。

追問完行動,最後是追問業績問題,Result。

你可以問“你最終取得了哪些成績”“你總結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不足之處有哪些”等等,都可以幫助你,看候選人在出業績的時候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當然,如果你整場面試完,發現還是喫不準候選人到底合不合適,有沒有撒謊,那麼,你還可以通過HR,或者自己再做一下候選人的背景調查。

總結一下,面試四個步驟,開場、提問、追問、收尾。在提問環節,你可以讓候選人舉三個成功案例,並進行追問。追問可以從背景、目標、行動和業績四個方面展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