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組織

中心化節點+趨利商業追求,最終走向作惡的深淵

凡是作爲中間節點的商業組織,都會有利用數據霸權來獲取最大商業利益的動機和空間。

中心化商業組織的天然壟斷傾向,是根植於其商業基因中的。毫無疑問,這些大型的組織,在推動人類進步方面依然功不可沒。但是時代車輪畢竟滾滾向前,人們總是在探索破解之法,建設一個新世界

比特幣帶來的去中心化思想,天然就是對抗互聯網巨頭、銀行等中介機構的武器,也是人類在商業化治理中的探索

比特幣,去銀行中介

比特幣是一個完全使用點對點支付改進版電子現金,支持一方直接發送給另外一方的在線支付方式,無須通過金融機構。

在現實商業環境中,事情總有先後發生的次序。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個最簡單的情況,如果涉及大額資金,也可能陷入“你先給錢”與“你先給貨”的矛盾中。買方擔心自己付了錢,拿不到貨;賣方擔心自己給了貨,拿不到錢。

中介組織——銀行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開立共管賬戶。資金打入共管賬戶中,共管雙方都同意,才能動用共管的資金。銀行事實上承擔了在商業行爲中終極信任者的角色,大家都信任銀行。

在智能合約中,算法取代了銀行的位置。智能合約之所以成立,就是因爲基礎的交易環節都在區塊鏈上完成,每個交易環節都被精確記錄並且不能修改。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賬本

記賬是區塊鏈的核心,確保賬本不被任何人修改,是通過其一系列的技術和算法做到的。

例如消費者、旅遊App和保險公司三方參與的一個消費場景,中心節點旅遊App具有信息壟斷的權利。旅遊App到底壟斷了消費者的投保記錄。消費者購買保險的“記錄”,只有旅遊App一家掌握。換句話說,只有旅遊App記了賬,當旅遊公司隱藏了這個賬本,保險公司也就無從查證了,但是區塊鏈則不同,其實現了分佈式賬本的機制。如果在區塊鏈上記賬,區塊鏈上所有節點都會同時記錄的信息,而且是對所有節點開放的,大家的賬一模一樣,且誰都不能單方面修改。這樣,信息就在節點之間完全透明,節點都是平等的,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藏匿信息。這就打破了中心節點壟斷信息的霸權。

兩種治理方式的比較

中心化組織+監管機構是物理世界中最典型的治理模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銀行業有銀監會監督,證券業有證監會監督,互聯網平臺現在被 市場監管總局監督。這種治理模式至少在物理世界還是行之有效的。中心化組織利用數據霸權爲所欲爲的時候,不得不顧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數字世界中,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去中心化組織+智能合約自治的模式。

區塊鏈利用分佈式賬本技術,取代了“全國電影票務綜合 信息管理平臺”。製作方、發行方、院線都是電影區塊鏈上的節點。票務銷售數據的“賬目”全部上鍊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修改票務銷售數據的賬目。這是用技術手段,取代了行政命令,但是能達到一樣的效果。“賬目”權威性,足以用來作爲各方分配的依據。

監管的手段,採用智能合約。專資辦規定的各種細則,統統用代碼的形式實現。如果觸發(違反規則),則自動執行(處罰)。

專資辦可以在疫情防控期間救助電影產業,這是專資辦治理模式 的領先之處。在去中心化的模式中,誰能來扛起拯救行業整體性衰退的重擔呢?答案是“沒有人”。

區塊鏈的世界中,代碼就是規則。修改代碼意味着修改規則。有一套相應的流程,確保代碼修改符合整體的利益。這裏用以太坊爲例,說明代碼修改的治理過程。

網絡的各個方面理論上都可以改變。與我們在現實世界中所遵守的社會契約不同的是,在去中心化網絡中,如果參與者對網絡的最新變化不滿意,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選擇“憤怒退出”(rage quit),從而離開這個網絡,繼續使用他們自己的備用網絡。然而,在現實世界中,這種選擇是不存在的,因爲我們無法單槍匹馬地退出系統或改變它的規則。我們不能決定不納稅或做違法的事情。這些規則是由體制決定的,幾乎不可能改變。

誰來決定軟件中的內容?

實現軟件更改的過程與現實世界中通過新法律的過程非常相似。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着各種利益相關者。對以太坊來說,其主要的利益

相關者是:

用戶:持有$ETH並使用以太坊應用程序的終端用戶、加密貨幣交易所、在以太坊之上構建應用程序的開發人員。

礦工:運行服務器場以驗證交易並保護網絡(從而獲得以太幣)的個人或企業實體。

以太坊核心開發人員:爲節點軟件做出貢獻並參加各種技術論壇的開發人員和研究人員。

以太坊核心開發人員就像政客一樣,通過衡量社交媒體、會議或文章上的情緒來聆聽最終用戶的需求。當許多用戶要求某種功能或更改協議時,他們將考慮這些建議。

以太坊治理就像其他治理系統一樣,有其缺點和優點。治理去中 心化的網絡絕非易事,像Polkadot這樣的其他區塊鏈正在嘗試“鏈上”治理,其中所有重要決策均由直接在Polkadot區塊鏈上投票的用戶做出。

以太坊的治理是一種軟治理,其中許多協調都在“鏈下”進行,並且在功能合併到客戶端之前評估對提案的支持。但是,最終網絡的參與者都會在鏈上做出接受或拒絕新軟件的決定。

以太坊的治理機制,是社區自治的典型,爲整個以太坊提供算力的礦工、持有以太幣的用戶、開發者社區都有發言權。到目前爲止,以太坊的治理工作非常出色,它擁有迄今爲止所有最活躍的區塊鏈開

發人員和研究人員社區,並且在各方面都進行了創新。未來幾年最大的挑戰也許將是掌握從工作量證明到權益證明(也稱“以太坊2.0”)的遷移——這將爲更快、更便宜的交易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新發展鋪平道路

遊戲,並非逃離現實的桃花源

元宇宙中的阿凡達不過是人們的化身,人們多重的人格,很可能在不同的元宇宙演繹不同性格的阿凡達。人性中善的一面可以被激發,惡的一面同樣也可以被放大。有些問題,不是代碼可以解決的。

我們沒有辦法在元宇宙中建立“政府”,扮演最終裁決者的角色。以區塊鏈爲基礎的社區自治模式,提供了成本低廉的解決方案。但是這個模式不足以應對人性之惡和創世者之惡。對惡的容忍,就是對善的欺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元宇宙社區自治的模式,依然需要探索前行。在有可行方案之前,需要借鑑電影產業的治理模式。另外,我們也觀察到,類似邁阿密公寓悖論,在元宇宙中同樣有發生的可能。既然是創世的宇宙,治理體系就同樣在創世之中

大一統平臺

數字世界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沒有遠距離運輸之苦,卻增加了技術限制。不同的技術標準、不同的操作系統、不同的運作平臺,事實上造成了數字市場的割裂。數字市場的割裂程度,比現實世界的割裂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造成數字市場割裂的最核心的制約因素,就是平臺——提供數字創造、數字資產、數字市場、數字消費能力的基礎設施。我們在多大能力上,建設統一的平臺,就能創造多大規模的數字市場。

我們很難預測具體的創新,它帶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但是在宏觀上,創新又是可以培育的,當系統中不同要素聚合成本足夠低的時候,創新總是會大概率地湧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創新就是必然的。

培育創新,就是想方設法降低系統中要素聚合、分散的成本,提供統一的平臺讓大家用同一種技術語言交互,就是創新的基本要素,或者基礎設施。

創建大規模的數字市場,進入瑰麗奇幻的元宇宙世界,需要簡單易用的創造工具,徹底釋放人們的創造力、想象力。需要統一的“平臺”,讓人們一次創造,跨“宇宙”通用,把數字產品變成貨真價實 的數字資產,需要消除不同市場的技術壁壘,技術要統一、規則要統一。因此,元宇宙的繁榮,同樣依賴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數字基礎設施。

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五層級

元宇宙的基礎設施總共劃分爲五層,自下而上依次是物理層、軟件層、數據層、規則層、應用層。

這五個層級,並不是機械、僵化地劃分,而是基於認識的方法論。物理層側重硬件,軟件層側重廣泛應用的軟件,數據層進一步抽象,是重要的資產和新型生產要素,規則層則強調數字經濟內在運行秩序。這四個層級逐層抽象,相輔相成,成爲元宇宙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五個層級是構建在這四個層級之上的各類應用。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某些應用可以演化成爲軟件層、數據層或規則層的基礎設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