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助二帝,仁宣之治或非偶然:是何等人物,可稱女中堯舜?

作者:史遇春

明成祖(朱棣)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農曆八月,朱高熾登基,是爲明仁宗。

本年農曆十月初八日,皇帝朱高熾冊封張氏爲皇后。

張氏被立爲皇后之後,對於朝廷內外的政事,她完全知曉。

猜想,大約就是在這個時候,張氏就已經開始注意國家管理的事務,並且私下協助皇帝對政務進行決斷和處理了。

在位不足一年,朱高熾即猝死。

隨後,朱瞻基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即位,是爲明宣宗。

朱瞻基登基之後,尊母親張氏爲皇太后。

朱瞻基執掌政柄的宣德初期,對於軍國大事的議定,皇帝大都會稟告皇太后,聽取皇太后的意見之後,再進行裁決。

這一時期,海內安寧,天下太平。

當日,皇帝朱瞻基對於母親皇太后張氏,其在宮內,則侍奉日常起居;其外出時,則侍奉遊賞宴樂。

那時,四面八方對朝廷有所上貢獻納,即便是很微小的東西,皇帝都要先上進給皇太后。

兩宮的母慈子孝,其聲明是傳聞天下的。

明宣宗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皇太后出遊西苑。

何爲西苑?

西苑位於北平舊皇城西華門西,本爲金朝的離宮,元、明、清諸代遞加修繕,明、清時在大內之西,故稱爲“西苑”,內有太液池、瓊華島、廣寒殿諸名勝。

此次太后出遊,皇后與皇妃陪侍;皇帝親自扶着太后的乘輿一同登臨萬歲山。

什麼是萬歲山?

萬歲山,即北京景山,明成祖永樂年間修建皇宮時,根據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個星宿的說法,認爲北面玄武位置必須有山,於是,便將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積此山,成爲大內“鎮山”,取名萬歲山。

其間,皇帝向太后奉酒致敬,祝頌太后長壽,還向太后獻詩以稱揚其的高德。

又過了一年之後,皇太后前往拜謁長陵和獻陵。

長陵爲明成祖朱棣陵寢;

獻陵爲明仁宗朱高熾陵寢。

這一次皇太后謁陵,皇帝朱瞻基隨往。

一路上,皇帝佩戴弓箭,騎馬在前,親自導引。遇到有河,需要過橋時,皇帝都會下馬,扶着太后的車輦通過。

當時,近畿民衆,夾道迎拜,舉首觀望;陵寢周邊的住戶,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全都山呼拜迎。

面對如此場景,太后曾回過頭來,對皇帝說道:

“百姓擁戴君主,是因爲君主能夠讓他們樂業安居,皇帝應當對此再思、三思!”

等待謁陵歸還,經過農家,太后還召來年老的婦人,向她詢問賴以生存的活計。詢問完畢,太后還賜予老婦鈔幣。有人獻來蔬食酒漿,太后還拿來賜予皇帝,說:

“這是農家的味道,你也嚐嚐。”

扈從謁陵的英國公張輔、吏部尚書蹇義,大學士楊士奇、楊榮、金幼孜、楊溥請求在行殿拜見太后。太后召見了他們,並對他們表達了慰勞之意,太后還對他們說:

“你們都是先朝的舊臣,一定要努力輔佐嗣位的新君啊!”

有一天,皇帝朱瞻基在召見楊士奇時對他說是:

“皇太后在謁陵回來之後,曾經說到,你們這些人,處理政務很是熟習。太后說,張輔雖然是武臣,但是他通達大義;蹇義爲人厚重小心,因思慮過多而稍嫌優柔寡斷;您有擔當,爲人正直,說起話來,絕不避情,不懼觸忤,就是因爲這樣,先帝雖然多次對您的論議很不高興,但是,最終還是按照您的建議處理政務,這主要是因爲,您的建議不會敗事。還有三件事情的處理,當日先帝一直後悔沒有聽從您的意見。”

另外,皇太后對於自己孃家的親人,她要求非常嚴格。即便是她的弟弟張升非常淳厚謹慎,太后仍然不容許他參與討論議定國家的政事。

(本篇結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