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 近現代,毛澤東

浪淘沙·北戴河

毛澤東〔近現代〕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大暴雨降落在幽州古燕國大地上,白色浪花滔滔連接着天際,秦皇島外出現了一隻打漁的船隻。大海上,汪洋一片,船兒經過風浪顛簸,一會就已看不見,有誰知道它漂向了哪裏呢?

往事已經越過了千年的光陰,魏武帝曹操策馬揚鞭,東巡至碣石山,創作《觀滄海》詩篇的情形歷歷在目。蕭瑟的秋風今天又吹了起來,人間也已換上了新顏。

註釋

幽燕:古幽州及燕國,在今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汪:指水勢大,深且闊。

誰邊:何處,哪裏。

往事:過去的事,這裏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東征烏桓(古代部族名)經過碣石山時寫下《觀滄海》一詩之事;越:越過;千年:只是一個大概數,實際已一千七百多年。

蕭瑟秋風:曹操《觀滄海》:“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人間:社會制度。

創作背景

新中國成立以後,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實力增強,農村的合作化運動已有較大的進展,對工商業的改造也開始着手,建設一個工業化的強國的偉大目標也開始提出。1954年夏毛澤東到北戴河住過一些日子,在此填了這首詞。

賞析

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沒有比毛澤東警衛陳長江更清楚的了。   

 1954年7月23日,61歲的毛澤東,在北戴河大海中與風浪搏擊。

當時,海邊突然狂風大作,緊接着是大雨傾盆。面對如此情形,周恩來和朱德大喊:“主席,不要下了,不要下了……”毛澤東說:“不,我們下海去!”他又看了看警衛們:“你們害怕嗎?”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報告主席, 不怕!”

毛澤東一邊在浪尖波谷與大海搏鬥,一邊鼓勵戰士們說:“不要怕,大不了嗆兩口水,沒什麼了不起!”直到雲散雨停雷聲息,毛澤東才游回來,他的身上已被海水裏的貝殼劃出了血跡。

上岸後,毛澤東仍然興致勃勃,甩打着身上的水說:“今天遊得真暢快!”

這時,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懸着的心才落下了。毛澤東說:“征服急難險惡,你強他就弱!大凡世界上兇惡的東西就是這樣,你表現得怯懦,你就會遭到凌辱,世界上一切反動派看起來樣子是可怕的,其實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第二天,毛澤東就創作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豪放詞《浪淘沙·北戴河》,並刊登於《詩刊》。

關於寫這首詞的緣由,毛澤東在1962年4月曾說,因爲南唐後主李煜寫的《浪淘沙》都是婉約的,情緒傷感、風格柔靡,沒有豪放的,所以特意用《浪淘沙》的詞牌反其道而行之,寫一首奔放豪邁的詞。並說,他很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豪邁,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

這首詞上闋首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是說,一場大暴雨降落在幽州古燕國大地上,白色浪花滔滔連接着天際,這時秦皇島外出現了一隻打漁船。首句就氣勢不凡,將一種歷史的氣息渲染出來。至今,人們在面對大暴雨時,最容易脫口而出的仍是這一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可見這句話早已超脫了秦皇島的大暴雨,而具有普遍暴雨的廣泛意義,越發彰顯了濃濃的歷史底蘊。

在這白浪滔天之中,竟然出現了一隻打漁船,這隻船兒多麼像搏擊風浪的詞人,那麼大無畏,那麼勇敢。這隻船兒,已經被詞人賦予了象徵意義,成爲不畏險阻,迎難而上的一種豪邁精神。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是說,大海上,汪洋一片,船兒經過風浪顛簸,一會就已消失不見,有誰知道它漂向了哪裏呢?

這一句留白很多,很容易引領讀者走進一個陌生而廣闊的領域,那裏有着看不見,摸不着,卻又曾經真實發生過的歷史,爲下闋回憶往事埋下了伏筆。

下闋首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是說,往事已經越過了千年的光陰,魏武帝曹操策馬揚鞭,東巡至碣石山,創作《觀滄海》詩篇的情形歷歷在目。

這一句,由現實進入到歷史長河裏,詞人找到了一位傾慕已久的老朋友,他就是文治武略的一代梟雄曹操。曹操曾經就站在這裏,寫下了著名的詩作《觀滄海》,這就是“東臨碣石有遺篇”的由來。詞人心情激動,也想寫下一點東西,表達自己的追慕之情。

毛澤東將李煜婉約詞風的“浪淘沙”詞牌,改作了豪放詞風。一掃“簾外雨潺潺”的低迴哀怨,而變得豪情萬丈。

末句,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是說,蕭瑟的秋風今天又吹了起來,人間也已換上了新顏。

這一句又從歷史回到現實,指出今天的中國必將比往昔更加強盛。秋風依舊,人間不同,朝代也不同。

詞人正是想要帶領中國人民重新站立起來,重新書寫我們華夏民族燦爛的歷史。

通讀全詞,不難感受到毛主席心中那一種博大的胸懷,廣闊的胸襟,超前的時代眼光,他的詞作必將指引我們沿着祖國復興的道路繼續前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