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六年級以後,孩子心理情感的變化及其應對措施——20211126日華夏家長會上發言擴展稿

本次家長會,

我們第六小組的議題是:“進入六年級以後,孩子心理情感的變化及其應對措施”。

本小組共有六位家長。大家根據自己孩子進入六年級以後的心理、情感表現,經過討論,總結了大約以下幾點變化。作爲一個心理諮詢師,我儘可能站在我的專業角度來粗淺說說,權當拋磚引玉。

不當之處,還請多多批評指正。

變化一:對同伴的依懶性加強,對家庭和家長的情感依賴性減少。

理念跟上: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孩子是我們的孩子,但更是一個社會人。要想有更好的成長,他們必然會一步步走出家庭,走向社會,他們的情感依戀對象會由爸爸媽媽和小家庭構成的狹隘圈子走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和舞臺,轉向他的同伴、他的老師朋友等。

這是好事,是值得祝賀的。

這個時候,作爲家長,可能我們難免失落,難免難受。但是,我們一旦意識到了這個必然性,這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爲轉移的,我們就能慢慢接受。

應對措施:我們除了理念轉變,還可能需要適應這個孩子慢慢走向社會對我們情感依賴性減少這樣一個變化。我們不能茫然無措,我們要把更多精力放自己身上來,這時候,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可以沉浸於其中的世界,有自己的追求事業。

當然,還要給孩子創造條件,鼓勵他們走出家庭,進行社交,鼓勵他們和同伴建立深刻的情感鏈接。建立和他人深刻的情感鏈接,這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所在。可以滿足心理學家馬斯洛說的需求層次中的好幾個:愛的需求,歸屬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甚至自我實現的需求。

幸福心理學有這樣的理論:一個人是否幸福,跟他們擁有的金錢權力等並無完全相關,最主要取決於,當夜半三點內心孤獨煩悶的時候,有多少個可以一訴衷腸的朋友。如果一個都沒有,哪怕權力再高,金錢再多也是不會幸福的。

就我們家而言,我會經常不嫌麻煩,鼓勵孩子帶她的好朋友回家。週末或寒暑假,時間充分的話,我會提醒娃兒,你可以喊某某到我們家來住了呀。有時間的話,孩子有些同學朋友甚至會在我們家住三五天。我把孩子的好朋友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他們來我們家,我會帶他們讀書,跑步,陪他們玩遊戲,跟他們一起做好喫的,讓他們覺得在我們家玩得開心,喫得放心,學得舒心。同時,他們的父母親也都能放心。當然,如果我們特別信得過的朋友,孩子提出去他們家住,我們也會表示支持。這樣,孩子的好朋友都很願意來我們家玩和住,來往也很多,他們的情感深度自然也不同一般。



關於孩子交朋友、和他人建立深刻情感鏈接這件事,我喜歡鐵人王進喜說過的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件事情,在我看來,比上培訓班、提高學習成績還要重要得多。


變化二:有想法,有個性,自我意識加強。

理念跟上:這也是值得慶賀的事情。每個人終其一生,最大的願望一定是做他自己。佛陀在去世時,面對那些準備學習他的人,他卻不建議任何人學他,他說,每個人自己都是佛,每個人一生的最大使命,不是學習他,而是做好自己。

當孩子越來越有個性,經常對家長說“no”,那表示他們越來越長大了,越來越學到了做他們自己。有一句心理學上的話是這麼說的,當孩子經常對你說“no”的時候,他其實是在對自己說"yes"。能自我肯定,看到自己的價值,有自己的主見,證明他們的內在自我越來越有力量啦。只有一個內在自我特別有力量的人,纔會有主見,有創新,有自我價值感,有主動去釋放、張揚生命的力量,也才能更好的愛他人。當然,也會更有力量來愛我們。

人的力量有兩種來源。一種是靠外部環境給予力量,比如外部給予他的官職,權勢,稱呼,職稱,好評,寶馬別墅這些物質給予的力量;一種是來自自己心底深處。一個內在力量不足,而更多靠外部力量支撐的人,一旦外部出事,比如當不了官,評不了職稱,由富轉貧,或愛人背叛,朋友離去,失婚失業等,他可能就會徹底奔潰。而一個內在力量足夠的人,無論生活怎樣變故,他都能比較從容去應對。都可以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應對措施: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鼓勵他們做他們自己。當遇見和家長看法不一致的情況時,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用一二三表達出來,這個過程,他們會慢慢變得更理性,也會更有邏輯表達能力。

變化三:學習態度不端正,責任感不強,做事拖拉。

理念跟上:

這裏先來一個“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我們從小到大,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我們家幾乎沒有出現傳說中的“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情況。這是因爲,我對於孩子的作業,幾乎是不管不問。可能有一部分家長甚至老師可能認爲我是不負責任。

但,真不是這樣的。

我是這樣跟孩子溝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責任要扛。屬於媽媽的責任,比如說上班,賺錢養家,給你付學費買衣服買書等,媽媽一定自己扛起來。但,你也是一個人,一個獨立於媽媽爸爸的、全世界、全宇宙獨一無二的個體。那麼,你也有你的責任要扛。你是家庭一員,你有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間,喫完飯洗碗等家庭責任。你還是一個學生,那麼你也有寫作業的義務和責任。

所以,作爲母女,我們要互相關心,但也一定要對自己的那塊領地負起責任。寫作業是你的事情,媽媽不會管,不會幫你檢查,不會監督你,什麼時候寫,寫得怎樣,你自己負責。就像有一句羅馬諺語說,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責任明確了以後,孩子就會明白過來,做作業是我個人的責任,跟媽媽爸爸沒有關係。他無處可依,就會自己安排好。萬一沒做好,去學校,老師批評,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有人說,萬一我小孩臉皮厚,根本不在乎批評怎麼辦?有一句話是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沒有完成作業挨批評,會讓孩子內疚,羞愧,這是非常損耗一個人的心理能量的事情。一般的人都不堪承受的。而且,人是一個喜歡自我決定的動物,自己的事情,總會去想更多辦法的。一旦你總是在爲他的作業操心,那個作業就變成了你的事情,他自然就變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也就沒有任何自覺性,沒有責任心了。拖拉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措施,就是放權,還權,劃清界限,劃清領地。

這樣,雙方都輕鬆。

還有一點,請一定要相信孩子,每個孩子天生都是想跟父母親做好情感鏈接的。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就想跟父母作對,讓父母不開心的。孩子的生命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他們不僅跟我們血肉相連,更是期望跟我們一輩子情感相通的。

變化四:變得很敏感,自尊心強。比如原來從不關門的孩子,現在經常一回家就把門關上。並且,對異性有了朦朧的好感。

理念跟上:這也是成長的必然。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小祕密,渴望一個獨立的空間,就像長大的鳥兒掙脫父母羽翼的庇護,要在屬於自己的藍天高高飛翔了。我們要充分尊重他們,在這個基礎上給予適當關注。只要孩子方向不至於太偏頗,我們可以淡定一點,微笑着看着他們,給予他們深深的信任。

信任,是非常有力量的。感受到他人尤其是自己父母的信任,這是孩子非常自豪的事情,這樣,即使我們不在場,孩子也能從中感受到力量,我們的話語也能在他們的耳邊時時迴響。

因爲,如果我們不尊重他們的小祕密,不尊重他們的個人空間,私下裏監視、懷疑,孩子一旦知道了,便出於想要自我做主的本能,反而可能離我們希望孩子去往的方向越來越遠。

最好的教育,是孩子的自我教育。是我們不在孩子身邊時,我們依然有如在場。這樣的孩子,就有更多力量更多勇氣往前走。並且,他一遇見事情,一定會跟我們分享,尋求我們的幫助,這樣,對於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當然是非常好的事情啊。

說到孩子喜歡異性。

我的孩子回家,會跟我說起班上誰喜歡誰。我會發自內心真誠的說,這多好啊。

一個人能被別人喜歡,一定有他獨特的優點,你覺得會是什麼方面的呢?

而一個人能喜歡上別人,也證明他有愛他人、看到他人優點的方面,這是一個人的愛商高的表現。跟智商、情商、逆商等一樣,都是很寶貴的呢。

當然,在你們這個年紀,喜歡異性,跟喜歡同性沒有根本差異。那都是同學之間的純潔的友誼。

然後,我會問她,如果有人說喜歡你,你覺得怎麼處理比較好呢?然後,在開開心心中,我們一起探討,一起商量,讓孩子做好準備,迎接青春期必然會遇到的異性之間相處的問題。讓性教育,在不知不覺自然而然中進行。

我想說,孩子說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自己的青春期。那時候,那份朦朧的情感很美好,至今回憶裏都是甘甜。那份心底深處的甜蜜,是我青春時不與任何人言說的祕密,是人羣中望見便覺臉紅心跳的青春的羞澀,是時隔二三十年,想到那個名字還會心潮起伏的滌盪。或許,這份情感,會伴隨我們往後餘生,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無聊瑣碎庸常中的一縷陽光一絲清風一滴甘露。

我們都年輕過,所以,我們也能用我們年輕時的感受去體會孩子們的。而不是,以我們現在三四十歲的年紀去說教他們,甚至指責他們,給他們套上早戀的帽子。

那其實,也是否定我們的青春歲月。

最後,我想說,我常常看着我的十二歲的女兒,發自內心的感覺到幸福:能陪着孩子成長,很美好,很幸運。女兒是上天送給我最好最寶貴的禮物,爲此,我深深感恩於上天!

哪怕她成績一般,哪怕她問題不少,哪怕她經常對我關着房門。她都是我最獨一無二的寶貝!

當然,這肯定是絕大部分家長的心態。

感謝孩子,讓我們成爲爸爸媽媽,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再活一遍!

附:本文應娃兒班主任老師的要求而做。起源於2021年11月26日娃兒學校召開家長會時,上臺簡短分享的一個內容,寫作時脈絡不變,但內容有所擴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