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 徳为根 花开自芬芳

“70”后、博物馆资深驴友、专业级摄影师、美食达人、养生达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部长、主任、……在她的身上,多重身份交织在一起,丝毫没有违和感,反而让她的教师主业更显光彩,让人惊讶于教师的生活还能这么丰富、立体、多彩,如此充实而具成就感。

回首20多年的执教经历,在她的身上,能感受到中年教师独有的不羁气质、笃定的追求,能窥见一以贯之的执着信念,更能感受到教书的快乐与行走的惬意。她就是花老师。

13届毕业生徐正锦,16年“美机·富怡”杯国赛一等奖第一名的获得者,目前在深圳从事服装行业,当我拨通她的电话,聊起花老师的故事,如数家珍,她动情地说:“花老师是我成长道路上的明灯,在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给我及时的点拨,是她指引我走入了更深层次的服装领域,传授我一身本领,是她深化了我的认知,拓展了我的眼界,培养了我的能力,让我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

是什么让徐正锦同学对花老师有如此高的评价呢?那还要从6年的暑假说起,即将参加第三年实习的徐正锦其实已无参加竞赛队的机会,更谈不上国赛。但家中贫困的生活促使她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一心想继续升学的徐正锦并不想去企业实习,于是她在暑假前找到了花老师,她对花老师说,即使没有参加国赛的机会也要跟着竞赛队的同学一起学习,看到徐正锦随身携带的设计图和她的毕业作品,花老师被这个贫困孩子的努力与执着所打动,于是决定冒险给她一次机会。在徐正锦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花老师真是一位坚定的服装爱好者、追求者以及践行者,她对服装有很深刻的见解,耐心地一次又一次解答着我的疑惑,她看着我每天一点一点地进步,让我少走很多弯路,让我精益求精”。半年后,徐正锦充分运用了仅有的一次机会,站在了国赛的最高领奖台,同时获得了常人需要通过二十年的努力才能拿到的技师证书,如果不曾询问,谁又会知道这成绩的背后有多少花老师的心血,办公室、竞赛室无数次彻夜不眠的灯光或许是唯一的见证者。

花老师给予学生的又何止是专业技能,徐正锦说,“在不同阶段面对关键选择时,花老师站在我的立场为我考虑,并为我提供发展路线,这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也愿意做的事。国赛的成绩为我之后的保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我面临高校选择时,也是花老师,让出身贫寒又看不透前方的我,有了更大的舞台,拥有了非常重要的第一学历;在与花老师交谈及观察她做事的风格上,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她为我树立了好的榜样,不断激励并鞭策着我,是花老师让我变得自信自强自立”。

华师大附中的吴非老师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教师有独立人格、职业精神和开拓的勇气,学生跟着他们学习,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如果说花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直接且深广的,那么她对我们年轻老师的影响则是潜在且深刻的。

其实,没有在花老师身边办公之前,对花老师不甚了解,只是从与她同辈的老师们的口中得知花老师的事迹,深知花老师工作繁忙,所以不敢去打扰她,但每次见面,花老师总会和我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还记得来学校的第一年,在新教师的汇报课结束后,花老师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并鼓励我一定要把课上好,在花老师和我的师父范小慧老师的指导下,从未敢忘记讲好每一节课的重要性。在花老师身边办公后,之前听到的各种传说都成了事实,她承担着超额的工作量,但思路超级清晰,态度十分严谨,精力和效率惊人,我时常惊叹花老师竟是这样的奇女子。这学期开学初,是河南省教学能力大赛备赛的关键时期,而服装部承办的各项省市级的学生竞赛也陆续展开,参与教学能力大赛这一项比赛已足以让一个人精疲力竭,但在教学能力赛备赛的档口,花老师还能考虑到各种因素,处理好各方关系,将各项赛事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够兼顾教科研的各项工作,每天面对这样一位高效能的老师兼领导,时常感到望尘莫及,时常感叹一个人竟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价值。完成本职工作是一个教师的本分,常年坚持高效完成超额的工作量则是一个教师对教育的执着与守望,更是师德的自然流露。

近一年来,一直在循着花老师的步伐学习做科研,探中职课堂的改革。每次和花老师畅谈,每次看到她对教科研严谨的态度,每次感受她对教科研各项工作高质量的要求,都会给我灵感和启迪,都促使我打开思路、提升格局。受她的薰陶,我也从未停下努力的脚步;受她的影响,我也在尝试着让学生生命在场;受她的鼓励,我也写出数篇稚拙的文章,从而达到“为心灵的安顿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自我的成长而教”的教育状态。

陕师大附中的杨林柯老师说,一棵树可能改变不了一个城市的气候,但可以改变局部的气候。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推动历史,推动中国的未来。我愿意跟随花老师们的脚步推动自己。

11月21日是入冬以来比较冷的一天,走到国旗广场,便能看到立在寒风中等候孩子的家长们。想到放学铃声一响,活蹦乱跳的孩子扑向等候已久的家长时,会如何讲述她在学校的欢乐与悲伤、收获与成长,不禁感慨万千。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散文中发出当头一问: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学期将近,回味着花老师们的事迹,再次思考“张晓风之问”,此刻,我想替寒风中等待的家长们说:“有这样一群德艺双馨的老师们在,未来值得期待!”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构思,迟迟没有动笔,因为区区千字无法表达花老师们数十年对对学生、对科工的默默付出与贡献。洋洋万言也无法表达对德高望重老教师们的敬意与感激,今天只能通过花老师悠悠芳华岁月的一角,一窥师德在科工的根基与风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