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A4紙繪製的一個書友會的下午


週末下午,和閨蜜亞相約參加樊登讀書會的一個線下閱讀活動。

主講老師知知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熱情洋溢,青春氣息撲面而來。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知知給大家每人發了一張A4紙,讓大家三折後打開,成爲自己的姓名座牌。主持人之一小玲子老師把彩筆發給大家,說正中間可以寫實名,也可以寫“行走江湖”的名字。左上角寫自己從小到大喜歡的食品,右上角寫幼時的愛好,左下角寫籍貫,右下角寫職業。然後每個人對應自己的名牌進行自我介紹,書友們原本的陌生感抖落一地。

場,很快暖起來。

後來聽小玲子老師說,其實這四個角是可以變化的,可以自由去選擇,沒有很固定。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除了自己的出生不能改變和選擇,其它幾項都是在不斷變化中。

第二張A4紙,知知讓大家畫上座標。橫軸是年齡,N歲一個刻度。縱軸代表級別,往上是Up,往下是Down,雙數爲一刻度。縱橫座標組合在一起,讓人反觀自己經歷過的人生。秒懂這張表的意圖後,不假思索地繪製自己成長的歷程,那些在雲上飄的日子,那些在泥濘中閱讀的歲月,隨着線條的起伏成爲自己的成長時間表。旁邊坐着閨蜜亞,看見她一直很認真的思索,遲遲未動筆,開始畫時也畫得慢,邊畫邊想。她和小梅繪製的方向都和大家不同,她們選擇了A4紙的長邊作爲縱座標的方向。我想:也許她們選擇奮鬥到達的上限遠遠超越我們其他人。

知知老師示範講述後坐到觀衆席上,成爲傾聽者和計時者。每個人拿着A4紙講述五分鐘,開始講述時還要捎帶上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每一個講述者,都是參與者,不自覺從被動的參與變成了主動的探究,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主角。

相約一起參與的是喜歡讀《道德經》的通透豁達的亞。另外有一個和我同名同姓的自由灑脫喜歡獨處進入心流狀態的LING,她單獨向我推薦了一本《反脆弱》。有深秋還穿着短袖T恤的愛讀《烏合之衆》的小祥哥,名字和我表弟一模一樣。另一位80後是從小不愛讀書的健身教練海超,卻因樊登讀書而改變,一年讀了超過50本書。還有不設限從而人生逆襲的梅子。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學習成爲這個時代的剛需,通過書本,看見或者聽見不一樣的人生。讀書作爲一種提高認知的方式,快捷而簡單。缺少知識時,我們的思維是固有的,對人、事、物的判斷,依靠的是過往經驗和認知。閱讀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書讀得越多人越通透,閱讀能讓我們簡單快捷的獲取我們所不知道但需要的認知。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兩張A4紙讓我們領悟人生在世,百感交集,而閱讀卻是在“感而遂通”的條件下成全我們的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