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生活中的一抹光彩


《东藏记》
【著】宗璞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9月版

中学时的课文《西湖的绿》让我第一次接触到宗璞的文字,留下很深的印象,但之后也没看过她的作品,后来才知道她是冯友兰的女儿。这次在书架上又遇到了宗璞,就想重温下中学时读她文章的感觉,当然是没有让我失望,文字一如既往地优美,用这样的笔触写小说,即使只是白描的细节,依然是一种享受。

我对读小说的态度一向为了放松,读很多严肃作品特别是学术作品之后,再拿起小说的时候就像是忍了很久没吃甜食,偶尔放纵一次多吃点,又开心又满足。虽说翻开第一页写云南的时候,就意识到可能是写西南联大故事的小说。开篇没多久就写到米线,一下子就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未央歌》的情景,现在对此印象最深的就是对昆明的美食描写。

既然是建立在一定背景上的小说,那人物必然是有一些原型的。看到一半的时候闲着无聊去网上搜了下这本书,从评论中就知道一些真实人物的原型以及对小说的评价。这些看看也就过去了,如果因负面评价而没有继续看一本在兴头上的小说,那是自己的损失,何况看小说是图个乐,这些背后的纷争其实跟读者没太大关系。

文字的力量有时很强大,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令我感动的瞬间,小到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场面,大到保家卫国的士兵出征前的目送。即使仅记录下这些曾经在生活中发生的场景,也很有意义,特别是记录下了与亲人相处时的温馨时刻。对亲历过的人来说在多年之后可以回顾,对于后来的人也可以看到前辈们曾经的生活。那些在当时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对后辈来说可能只能通过文字才能去体会,比如“跑警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国家动荡大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会受到影响,而每个都是有情感的人。每天人间都在发生着悲欢离合,只是在抗战的背景下,这样的场景是常态,一路从大城市迁徙到西南小城,颠沛流离,只有经历过的人对此才有切肤之痛。肉体上的折磨终有暂停的时刻,精神上的摧残却一刻不停。令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百姓安居乐业背后是有强大的国家在保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

然而,即使生活遭受了这么多的苦难,过好每一天依然是那么重要。在资源匮乏的大环境下,人们的身体遭受了重创,但只要精气神还在,至少一家人还可以快乐地在一起,互相鼓励。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教授太太们可以放下身段去摆食品摊补贴家用,还是乐呵呵地做着这些事,大家互相分工合作,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份小生意。在困难和苦难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点对于个人和家庭都是至关重要。

即使是平时,积极的心态也有助于让生活过得更好。想必小说中那些美好的场景大多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它们犹如灰色背景中出现的彩色前景,基调固然是苦难,但更加衬托了这些积极的色彩,它们是好好活下去的重要力量来源。

小说的内容虽然千变万化,但人性是不变的。通过不同的人物把人性展现出来,让读者自己体会。有时候,只是观察这些人物,就已经能觉察到这与我们生活的世界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只是小说中是一个特定的场景。小说之所以容易吸引人,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故事性,人总是喜欢听故事,但我们如果能通过故事再多看到一些深层的内容,会让这个故事给你更多的人生启迪。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