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看不見之後就能看見了


Invisible Women
by Caroline Criado Perez
New York: Abrams Press, 2019

《看不見的女性》從書名上看有點諷刺,我們人類的組成部分中一半都是女性,我們也不是跟單一性別生活在一起,怎麼可能看不見她們呢。而事實上,不管是我們現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比如汽車,又或者是我們服藥的劑量,還是居住地點和工作環境,都是以成年男性的需求來定製,忽視了女性的需求。

如果不是這本書積累了如此之多的案例,引用了衆多研究,已經適應了周圍生活環境的人是很難發現在現代生活中的很多設置對女性是相當的不友好。甚至有些數據都是缺失,比如藥品在臨牀被試的實驗中沒有女性或者數據極少以至於無法用,進一步說明了女性的生物特性被看不見,藥品投入使用之後對女性的效果是否與男性接近都是存疑。

關於本書內容有很多討論的文章,講得很全面。書中也有很多生動的例子,在這也不可能列舉完。就說說看完之後印象最深的三點,中間會參雜一些書中提到的例子講講。

用數據說話

這本書約有三分之一的頁數是引用,從相關的報導到學術論文和專著都有。在看書的過程中還可以跟着引注去找到原文來看看,這些引用很好地佐證了書中的觀點,也讓人覺得是言之有物而非信口開河。

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引用相對嚴謹,讀起來會有點乏味,故事性就沒那麼強。有點偏學術寫作,但因爲是社科的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讀純學術的專著要有趣多了,而且都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甚至我還跟一位朋友聊了幾句,如果在她的研究中,能把被試的男性和女性數據分開分析,會不會有新的思路出現。

比如對於汽車安全性的測試,使用的模型都是標準的成年男性,而沒有考慮女性的身體條件,導致在相關事故中,女性的受傷嚴重程度和比例要高於男性。還有我們手機設計時也沒完全考慮到女性的手平均要小於男性,在服裝的設計上,女性衣服的口袋更是少於男性,這些既有的設計理念都給女性造成一些困擾,比如手小的女生單手拿手機就會不方便,衣服口袋小或沒口袋,出門就必須帶一個包增加隨身攜帶的物品。

書中這樣的例子特別多,讀到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發現還真是好多自己沒想到的。也許有人會詬病引用的內容以偏蓋全,但給我們多一個角度看待這個世界又有什麼不好的呢。不過的確是需要一些耐心把這本書讀下來,特別是開頭的時候,試着讀下去,特別是講到藥劑和判斷疾病指症的時候,這可真的是與我們的生命相關了。

並非故意看不見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也沒意識到生活中有那麼多的男女不公平,甚至是掃雪機器只掃大馬路不掃人行道都是“看不見女性”的行爲之一。因爲女性步行居多,男性開車居多,不掃人行道實際上相對來說給更多女性出行者製造了麻煩,甚至會增加摔倒的概率,進而給醫院治療增加負擔,而從體質上女性本來相對男性就容易骨質疏鬆,更容易發生骨折等傷病。

因爲有了這個意識,我也慢慢觀察到,在運動場所裏相對來說也是男性居多,以前我一直認爲可能是男性比較愛運動,現在我可能更加會覺得是女性得在家帶孩子做家務。觀念的改變會讓思考的結果也發生變化,事物在眼前還是這樣,但看待事物的眼光已經發生了變化。

書中提到了Lean In的作者Sheryl Sandberg在谷歌工作時,直到她自己懷孕的時候才意識到公司裏缺乏孕婦專用車位,自此之後其他懷孕的員工也能享受到這個便利了。Sandberg不懷孕的時候即使作爲一個女性可能也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又或者說,懷孕時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也沒有什麼行動去爭取改變下,那這個涉及女性的問題依然是看不見的。就像現在有些公司會給背奶媽媽們有一間單獨的房間用來吸奶,也是這幾年才慢慢多起來,以前更多的是在廁所的隔間裏完成,遇到冬天的時候可能還會非常冷。

女性能夠看到女性的問題,那些有能力的女性,就會爲更多的女性去爭取。而男性在有些問題上的確也是意識不到,那只有女性自己表達出來了,男性纔會明白原來還有這麼回事。所以有些問題其實並不是說男性不願意去做,而且對他來說,有些事就是很難想象,得承認人就是有侷限的,因此女性想要被看見,自我的表達也是很重要,說出來,別人才能明白你的需求。就像這本書的作者,身爲女性把她的觀察研究寫了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也會激發人的意識。


觀念影響結果

但另一個問題可能就比較複雜了,在大多數的社會文化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家務和撫養孩子的任務在一個家庭中基本由女性完成。即使是在雙職工的家庭中,在家務上一般也是女性付出更多。而家務又被稱爲沒有報酬的工作,不僅在金錢上沒有回報,在一些觀念中也不被認爲同樣是在爲家庭做貢獻。男性回家是休息,女性在家中是“無報酬工作”,這個模式明顯有利於大多數男性,有了經濟能力在家相對就有更多的話語權。

即使女性想出去工作,在同等條件下報酬上也會低於男性,這個有很多種原因,有主動有被動。書中提到稅收制度值得一提,在一些國家的稅法中,如果一方是沒有收入或者收入非常低,家庭主要收來源的一方可以享受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一般來說一個家庭男性是主要收入來源,那麼家庭爲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通常是女性的那一方要麼就索性不工作,要麼就索性找的工作工資不超過那個減免額度的收入上限。在另一些國家中,兩人一旦組成家庭,雙方都工作的話,在某些情況下,比一個不工作的時候純收還低,因爲稅交得多了。或者就是總體收入是增加了,但女性扣稅更多,因爲以整個家庭總收入來計算,起徵點的免稅額度是給了收入較高的一方,一般爲男性,而通常收入較低的女性的工資收入則放在了稅率更高的後面收入部分。

不清楚制定這些稅收政策的時候是什麼年代,但相對於男性而言,女性能夠自由地出門工作其實時間很短,所以長期以來人們都習慣於女性是低收甚至是無收入的一方,在社會上也沒什麼話語權,聽不到她們的需求。就算現在在職場優秀的女性很多,但依然很艱難,同樣的話男性說出來就很正常,女性說出來就覺得攻擊性太強。這種對女性更爲苛刻的例子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甚至有時候女性自己都會是這麼認爲的,於是就是同樣水平的男女,男的往往比女性得到更多,不管是職位還是薪水,而女性爲自己爭取被詬病的概率要遠高於男性。

問題的產生有很多複雜的原因,而解決問題也沒有一促而蹴的辦法。這些問題的背後很多都是觀念的問題,我們看到了意識到了,也並不代表我們能立刻改變。但是這些問題首先要被看到,所以這本書光看參考文獻就值得打一個高分,要收集這麼多的資料肯定困難重重,而且在一些領域女性數據長期缺乏,只能做一個大概的判斷,而沒有數據支持的結論又容易引起質疑,還真的挺難的。

但書中也提到了一些積極的做法,比如將工作場所和育兒玩樂場所放得比較近,這樣可以規模化養娃,有更多的女性生產力可以解放出來投入到職場中。有更多的職場媽媽投入到工作中,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利,書中提到了二戰後經濟發展較快的幾個國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女性出門工作了,增加了整個國家的GDP,當然女性在家的“無報酬工作”是不計入GDP。“看不見的女性”問題不止是女性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男性必然要參與其中。


我認爲這本書最大的貢獻是讓我們知道“看不見”,而在此之後讀者中的一些人就會“看得見”。只要開始看見,多少會有所改變。其實除了女性困境,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看不到”,比如一些少數人的需求,有沒有適合殘障人士出行的環境,非行動不便的人是很難去想象和體會生活不便的人所面臨的困難,這個又有多少健全的人能看到呢。

從精神層面上說,我們是否能時常看到我們擁有的美好呢,是不是經常會覺得不滿足,還想要更好,但卻忽視了自己現在已經擁有的東西。也許人是需要經歷過一些坎坷之後纔會懂得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即使是身無分文的人,也還可以呼吸空氣,感受陽光,找到朋友來幫忙。如果把自己的處境推到極致,再回頭看我們當下,其實已經擁有了很多,而恰恰是一直被我們忽視的以爲是理所當然的事。

有句話常說,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時常審視下自己,那些我們平時普通的生活,理所當然地以爲天然就有的環境,比如自來水熱水器,哪天如果這個功能不行了,再次擁有的時候心態就不同了。這麼想想,我們普通人每天的生活已經是擁有了很多,我們看不到的這些日常組成了我們每一天,我們看到這些也能讓自己的心態更加平和,也更能走進自己的內心,對自我有更深的覺察。有了覺察能力,才能看到那些“看不見”的事物。

—END—

本書作者的網頁:https://carolinecriadoperez.com/
關於本書的相關解讀:https://mp.weixin.qq.com/s/CVhjuZhBuURVf9n6QK4hUA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