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 (111 )

                                   第十三章 入社 (十二)

土地入社是新鲜事,是中国大地上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创举。社员们都干劲十足,大街上、田野里每天都会传来年轻姑娘和小伙子们的歌声、笑声,农村到处呈现一派欢快祥和的新气象。

老天爷也极力配合,自从农村成立了合作社,每年都是风调雨顺,庄稼连年取得丰收。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是舒心,家里的粮食装得更是囤满缸平,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挨饿受冻了。

尤其泉洼村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更是好,社员们今年不只是分得了足够的粮食,年终还分得了许多现金。泉洼村有着丰富的白蜡资源,村里加工好的白蜡制品可以销往全国各地,然后换来数目可观的人民币,各家各户都能根据出工多少和人口数量分得相应的真金白银。

李昌云家今年也分得了不少钱,尽管她家只有四口人却分得了一百多元现金,这让一家人高兴得了不得。一百多元在当时是不小的一笔收入,原因是她家尽管人口少,可出工很多,工分挣得多。李昌云在村里任职,几乎天天有工。儿媳董晓丽是妇女队长,也是很少缺工,报酬又高。再加合作社里农活忙了,小姑花花也出工,自然一家人分得的现金是比较多的。

李昌云手里拿着钱说:“孩子们,今年咱家分了不少钱,我打算过两天去集市上扯几块洋布给咱们娘几个都做一身新衣服。这不春节快到了嘛,穿上新衣过个喜庆年。”

董晓丽说:“妈,我就不要了,我有衣服穿,要做你们娘几个做吧,我的就省了。明年花花要出嫁,咱家要给她置办一套像样的嫁妆,得花不少钱。不管怎么说,我们家也算是有脸面的人家,不能让外人说咱家陪送寒碜。你说是吧?”

花花在一旁一听不乐意了,嫂嫂说她明年出嫁,她嗔怪地看了嫂子一眼,说:“嫂子说啥呢?谁说我明年出嫁?我才不呢!我要在家陪你们过一辈子,我是不会嫁人的。”

董晓丽说:“说傻话,哪有不出嫁的老闺女?好说不好听。其实呀,人们都是嘴上这么说,心里可不是这样想,巴不得尽早出嫁,越快越好,是吧?你说呢,小妹?”说完挤了挤眼。

花花脸上一阵通红,她举起拳头向嫂子晃了晃,说:“我的好嫂子,说你坏吧,我不忍心。说你好吧,你却在羞惭人。不信走着瞧,我说不嫁就不嫁,你看我做到做不到?”

“好好,你做得到。我的姑奶奶,你可别赌这口气,该嫁还是得嫁。要不然你俩哥哥知道你不嫁是因为给我赌气,他们俩还不吃了我呀?我可担待不起!”

李昌云笑着说:“好了,两个傻孩子,别斗嘴了,赶快准备做饭去,我瞅这空出去买斤猪肉,咱们今天拉拉馋。然后再给我家皮皮果买包饼干。咱有钱了,破费一回也没什么。”说完抱起小孙子走出门去。


眼下季节已到十月底,天越来越冷,田地里已基本上没有了什么农活,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老力开始闲下来。这时节正是兴修水利的大好时光,陈清水看到了这茬口马上召集党委成员召开会议,着手研究如何治理泗河的问题,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在天气还不太冷的情况下尽快开工。

说起泗河,那是临泗乡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沿途的村庄都是依赖这条河流浇灌庄稼的。可是这条河河道过于狭窄,不能满足需求,必须加宽。再一个就是这条河也并没有完全贯穿临泗乡全境,最东端还有好几个村庄不能受惠于泗河,还有必要把河道加长,因此工程量很大。

陈清水在会上说:“同志们,我最近两天围绕咱们乡转了转,发现境内的泗河满足不了需求,它的河道过于狭窄,旱时提供不了足够的水源,涝时又不能及时排水,规模必须扩大。这次治理泗河不只是加宽,还要把它加长,让它的东端到达最远的石芳村,使我乡的所有村庄都能得到泗河带来的好处。泗河对我们乡如此重要,我们就要把它治理好,确保沿途的十几个村庄土地做到旱能浇,涝能排,确保庄稼的丰收。因此我打算从下个月开始就对泗河展开治理。现在是农闲时节,趁此机会儿调动起各村闲置劳动力一起来泗河参加大会战。你们意见如何,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马副乡长说:“这个事我以前也考虑过,鉴于当时老百姓都是分田单干不好组织人力这事便搁置下来。今天条件允许了,那就有必要对泗河进行治理,我赞成这个提议。不过,开挖一条接近二十里路的河道难度可想而知。就说先期的排水就是大问题,是个大难事。要动工首先必须把河水排干。我们靠什么?靠人力?靠水车?不可能,只能靠机器。可我们哪里去搞抽水机?”

陈清水说:“这个问题你们不用发愁,我早就考虑过了,也想出了办法。我已经计划好了,明天我就去地委一趟,找地委副专员张少卿帮忙,让他调配两台抽水机支援我们。这件事我考虑他这个大领导会答应的。兴修水利是上级党委的号召,他一定会全力支持的。我要求我们在坐的各位,泗河工程一旦动工所有人都要靠在工地上,包括我本人,甚至有必要还要亲自参加劳动,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这样也能更好地鼓舞民工们的士气,提高干劲。”

张所长说:“这个不难,我们都是农民出身,干活出力不打怯,擡泥兜子挖泥都干得动。只是天越来越冷了,民工们要受罪了。”

“受罪民工们不怕,他们都是穷苦人出身,不娇贵。民工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只是能吃饱饭,能挣到足够多的工分就行了,其他的一概不问,更不怕冷。”陈清水说。

马副乡长接过话头说:“那好吧,你就抓紧时间去地委一趟,家里的事就交给我来办。我先带着人去现场查看一番,看看拦水大坝怎么修,工地指挥部安在哪里合适,河道如何划段分工等等。这些事也挺麻烦的,也需好几天才能落实到位。”

“行,那就有劳你了,马乡长。我现在就做准备立刻去地委请示。如果地委答应给抽水机,我就要求他们马上送过来,不要耽误时间。抽水机来了咱们就尽快组织人力物力投入会战,争取春节前竣工。”陈清水说。

说干就干,陈清水当天下午就去了地委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地委领导表示大力支持,很快批准了他的请求。张少卿当场表扬了陈清水,然后亲自安排车辆把两台四十马力的柴油机送到了泗河工地,并随车跟来了两位操作手。

就这样万事俱备,只等开工。

(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