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管理之規範期2

三、萃取經驗

可很多時候,培訓也做了,爲什麼有的員工能做到90分,有的員工只能做到20分?這時候,你該反思一下:從優秀員工的身上,能提煉出什麼樣的價值?

需要從流程的角度入手,把優秀員工的個人能力萃取出來,變成組織能力,從而提升團隊的整體水平。

1.用流程提升團隊能力

爲什麼有些流程不好用呢

第一,設計流程的人,本身對業務實際情況都不瞭解。

第二,流程建好了,卻沒有執行標準,或者標準設定不合理。這就限制了員工的執行。比如,有一個銷售步驟叫:“客戶需求要了解到位”。客戶需求包含哪些?做到什麼程度纔到位?沒定義清楚的話,下屬們是沒有辦法去執行的。

第三,沒有工具做落地承接。拿“瞭解需求”這個步驟來說,全憑銷售現場想到什麼說什麼,是不行的,至少拿出一份提問清單。

第四,流程沒有打通部門,變成了一個個“斷層”。只有以銷售部爲中心的業務流程,而涉及其他部門配合的,像是回款、付款等財務問題、產品賣點等研發問題,全都沒有相應的流程

好流程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優秀員工能做到90分,而普通員工按照流程做,也能迅速從20分提高到60分,甚至80分。管理者在管理團隊的時候,能通過檢查每個流程環節,確認下屬的能力提升情況。這樣的流程纔是好流程。

2.四步完成經驗萃取

什麼樣的流程能夠上接業績,下接地氣,分四步走

萃取最佳實踐

統一交付標準

用工具落地流程

以客戶爲導向打破部門牆

首先是第一步,萃取優秀的員工經驗,找到“輸入和輸出”。

流程就好比草坪上的路,人踩出來的要比設計師在圖紙上畫出來的更自然。所以,最好的設計,是到一線去近距離調查,萃取經驗。

輸入,是指要做好流程中的某個步驟,需要什麼資源或者工具?

輸出,是指這一步做好之後,標準化的產出是什麼?

第二,統一交付標準

人們總是傾向於對自己要求鬆一些。要統一標準,定性類和定量類。

定性標準類的,由總部彙總民間意見後統一制定。

定量標準類的,把團隊的最好水平打個八折作爲對大家的要求。

第三步,工具化承接落地。流程要變成文件,變成工作指南。

這就是第四步,以客戶爲導向,打破部門牆。

你需要評估,現在的業務流程有沒有內部的“斷層”?是不是以客戶爲中心的?

四、優化流程

有業務流程,但執行起來總是磕磕絆絆,需要用結構化思維做流程優化。

1.先把問題描述清楚

用“SMART法則”,把改進目標寫在A4紙的正面,清晰地描述出來。

SMART法則,要求我們把目標說具體、可測量、可達成,達成之後,對於要管理的動作是有相關性的,並且加上完成的時間。同時寫下“約束條件”。不能“按下葫蘆浮起瓢”。

比如:效率提升了,結果成本增加了;或者是成本控制住了,結果違反法律法規了。

這一步的目的,是幫助管理者自己想清楚,到底要解決流程中的哪個問題。

2.對問題進行結構化拆解

要想把模糊的問題,拆解到本質,符合“MECE原則”(不重複不遺漏),有三種常見的拆法:

第一種通過計算公式,找出目標達成的抓手。

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去拆解目標明確、達成路徑清晰的問題。

第二種是要素法。項目關鍵要素是人財物。那麼,要提高項目質量,就從這三方面找方法。

這種要素法,特別適合拆解,有現成成功經驗要素的問題。

第三種是步驟法。適合解決流程性問題。把每個步驟寫出來,然後寫出每個步驟所花費的時間和資源,最後再看哪些環節可以優化

3.最小可行性單元

中層管理者要習慣於0和1之間,有0.1、0.5、0.8,不要急着一步到位。

可以先小範圍嘗試迭代

管理的本質,就是一個去藝術化的過程”。

藝術,靠的是作家的靈感,很難複製和推廣,所以藝術品非常昂貴。但現代企業要的就是大規模複製。

所以,管理要藉助的手段是流程和制度,是“工程化”。它要基於步驟、數字、事實。有了好的流程,你就可以把優秀員工的個體經驗快速複製,變成整個團隊的能力;有了好的流程,你就可以持續改善業績結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