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之规范期2

三、萃取经验

可很多时候,培训也做了,为什么有的员工能做到90分,有的员工只能做到20分?这时候,你该反思一下:从优秀员工的身上,能提炼出什么样的价值?

需要从流程的角度入手,把优秀员工的个人能力萃取出来,变成组织能力,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

1.用流程提升团队能力

为什么有些流程不好用呢

第一,设计流程的人,本身对业务实际情况都不了解。

第二,流程建好了,却没有执行标准,或者标准设定不合理。这就限制了员工的执行。比如,有一个销售步骤叫:“客户需求要了解到位”。客户需求包含哪些?做到什么程度才到位?没定义清楚的话,下属们是没有办法去执行的。

第三,没有工具做落地承接。拿“了解需求”这个步骤来说,全凭销售现场想到什么说什么,是不行的,至少拿出一份提问清单。

第四,流程没有打通部门,变成了一个个“断层”。只有以销售部为中心的业务流程,而涉及其他部门配合的,像是回款、付款等财务问题、产品卖点等研发问题,全都没有相应的流程

好流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优秀员工能做到90分,而普通员工按照流程做,也能迅速从20分提高到60分,甚至80分。管理者在管理团队的时候,能通过检查每个流程环节,确认下属的能力提升情况。这样的流程才是好流程。

2.四步完成经验萃取

什么样的流程能够上接业绩,下接地气,分四步走

萃取最佳实践

统一交付标准

用工具落地流程

以客户为导向打破部门墙

首先是第一步,萃取优秀的员工经验,找到“输入和输出”。

流程就好比草坪上的路,人踩出来的要比设计师在图纸上画出来的更自然。所以,最好的设计,是到一线去近距离调查,萃取经验。

输入,是指要做好流程中的某个步骤,需要什么资源或者工具?

输出,是指这一步做好之后,标准化的产出是什么?

第二,统一交付标准

人们总是倾向于对自己要求松一些。要统一标准,定性类和定量类。

定性标准类的,由总部汇总民间意见后统一制定。

定量标准类的,把团队的最好水平打个八折作为对大家的要求。

第三步,工具化承接落地。流程要变成文件,变成工作指南。

这就是第四步,以客户为导向,打破部门墙。

你需要评估,现在的业务流程有没有内部的“断层”?是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

四、优化流程

有业务流程,但执行起来总是磕磕绊绊,需要用结构化思维做流程优化。

1.先把问题描述清楚

用“SMART法则”,把改进目标写在A4纸的正面,清晰地描述出来。

SMART法则,要求我们把目标说具体、可测量、可达成,达成之后,对于要管理的动作是有相关性的,并且加上完成的时间。同时写下“约束条件”。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比如:效率提升了,结果成本增加了;或者是成本控制住了,结果违反法律法规了。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管理者自己想清楚,到底要解决流程中的哪个问题。

2.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拆解

要想把模糊的问题,拆解到本质,符合“MECE原则”(不重复不遗漏),有三种常见的拆法:

第一种通过计算公式,找出目标达成的抓手。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去拆解目标明确、达成路径清晰的问题。

第二种是要素法。项目关键要素是人财物。那么,要提高项目质量,就从这三方面找方法。

这种要素法,特别适合拆解,有现成成功经验要素的问题。

第三种是步骤法。适合解决流程性问题。把每个步骤写出来,然后写出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和资源,最后再看哪些环节可以优化

3.最小可行性单元

中层管理者要习惯于0和1之间,有0.1、0.5、0.8,不要急着一步到位。

可以先小范围尝试迭代

管理的本质,就是一个去艺术化的过程”。

艺术,靠的是作家的灵感,很难复制和推广,所以艺术品非常昂贵。但现代企业要的就是大规模复制。

所以,管理要借助的手段是流程和制度,是“工程化”。它要基于步骤、数字、事实。有了好的流程,你就可以把优秀员工的个体经验快速复制,变成整个团队的能力;有了好的流程,你就可以持续改善业绩结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