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生的滋養!

關注“笑薇讀書”,每天帶你一起學習和成長。

小時候,就很喜歡看書,常常一個人坐老遠的車去新華書店,一呆就是一下午。

那時候,讀到的文學名著,雖然大部分都看不懂,但卻沒有想到這些書成了我往後歲月的遐想。

大學畢業後,看書的時間越發少了。

偶爾想起要看看書,就到圖書館走走,但真正靜下心去讀書的機會更少,只是知道到那走一走,心神就會安寧許多。

靈魂深處的底蘊,便是來自書的召喚。

偶然間,在網上看到老師的讀書營,心動不已,這就是我內心一直想要的讀書營。

在參加讀書營的這半個月來,我有了以下3點的收穫:懂得閱讀,持續更文,改變溝通。

1 遇見閱讀,找對方法

以往讀書,我大抵上是翻一翻書,讀到動心之處便畫畫橫線。

而一本書,讀個十天半個月是常有的事,甚至塵封許久。

讀完書,也不太清楚這本書大概講什麼內容,有什麼用處。

在閱讀營裏,老師分享了RIA閱讀步驟,把讀書過程分爲了4個步驟:

第一步:快速閱讀,遇到不理解可放慢速度。

第二步:拿出便籤,用自己的語言闡述知識點。

第三步:回顧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經歷,用A1便籤寫下來。

第四步:用A2便籤想一想自己今後該如何運用。

學完這四個步驟,我突然發現以往的閱讀步驟是錯誤的,於是,我馬上開始踐行。

在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時,我開始看到經典的句子就會在旁邊寫上自己的解讀,然後用便籤紙寫上自己今後可以怎麼運用。

在讀書營,每天領讀官都會拆解書中的一兩章的學習,我便會在每天5:30起牀,開始閱讀這兩章,跟上老師的節奏。

踩點的節奏,方向不易迷失。

遇到不懂的,就仔細地查看拆解文,看看拆解文是怎樣理解的,並作上批註。

做完這一系列的動作後,書上的內容我瞭解了大致,書中講了什麼內容,我深深地印在了腦海中,打破了以往看什麼忘什麼的局面。

2 結束懶癌,持續更文

有了閱讀方法後,就要開始克服寫文的困難症。

在讀書營,大家每天都會發布自己的讀書筆記,或者書評筆記。

因爲有了這個督促,我似乎也有了緊迫感,我也想要每天更文。

於是想早上5:30起來,也更文一小時,想法很好,但是行動起來是百般阻撓的。

半全職媽媽的狀態是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要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早早起來做早餐,在送完上學。

白天在家要做衛生,備課,改作業,家長反饋,這些工作量就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

晚上接娃後,帶娃運動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再回來做晚餐,喫完晚餐,再趕着去機構給孩子們上課。

似乎像個陀螺,轉個不停,更文時間更別提。有了時間,坐在電腦前,自己腦海中也時常不知道該寫什麼。

焦慮之處,便有轉機。

我看到羣裏老師的一句話:“養成習慣後,不需要死磕,很多時候只是在遵循規律,然後儘量自我接納。”

有時候,你死磕的困局常需要一句話提點,便可醍醐灌頂。

我懂得,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只有自我接納,才能停止內耗。

我接納了做不到的事實,改爲一週更文2-3次,這樣更文的品質就上來了。

更文後,助教老師就會一一點評,提出修改的意見,這些意見會讓我啓發到不少,越發讓我知道文字精簡的重要性。

3 非暴力溝通,讓幸福指數上升

閱讀、寫作讓我記住了書中的方法,也讓我有意識地去覺察自己的溝通方式。

比如,以往我和老公聊天,習慣用批評指責的語言,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都歸於他。

就像馬歇爾·盧森堡在書中所談的:

“也許我們並不認爲自己談話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他人的痛苦。”

當我自知後,我開始運用停止批判,表達感受,兩人的爭吵也少了很多。

接着,我再把非暴力溝通的方法用在女兒身上。

以往,她和同學發生矛盾時,我總是習慣說教:“你不該和好朋友發脾氣,這樣是不對的。”女兒常常不以爲然。

這兩週,我將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用在女兒身上。

“我剛剛看到月月和云云在一起,你走開了。”

“你走開是因爲她們不願意和你一起玩,你感到很難過是嗎?”

恰當地運用,才能內化。

當我發現我用同理心說出她的感受時,談話的氛圍就會轉變,女兒接受度也高了許多,而她也在這些挫折中學會成長。

4 寫在最後

讀書,不僅鍛鍊了我的閱讀寫作能力,還影響了我的家庭生活。

這些轉變都來自於書中文字的力量,來自讀書營善意的提醒。

人生漫長,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擔心什麼。

然,讀書的滋養便是一生的滋養。

喜歡做的事情就持續去做,我相信,專注和堅持纔是成事的根本,纔是快樂的源泉。

希望我們都有機會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享受當下帶來的快樂。

學員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