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无法与儿子相见的文姜,告诉你为什么不能轻易犯错

文姜容貌极美,是齐襄公庶母的妹妹,也是鲁桓公的夫人。

在一次随鲁桓公出访齐国的时候,被向来荒淫好色的齐襄公从驿馆接往内宫之中,竟然彻夜未归。

鲁桓公不能忍受此奇耻大辱,欲要找齐襄公讨个说法的时候,竟被齐襄公的手下的公子彭生使大力勒断了肋骨而死。

堂堂一国之君,暴毙在邻国都城,引起了天下震动,大家纷纷责骂齐襄公丧心病狂,从此鲁国也和齐国结下了深仇大恨。

而那位容貌极美的弱女子文姜也从此没有了容身之处,既不能停留在齐国,也无法回到鲁国,只能在齐鲁交界处的一处小城居住了下来。

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就是已经被立为新君的鲁庄公,另一位是胸中极有谋略的公子季友。

两个儿子都侍母至孝,但是因为父亲暴亡于邻国,成为宗族的大耻,公室长辈纷纷将罪责归罪于他们的母亲,因此他们的母亲也成了他们的“仇人”。

但是他们自然也不可能向母亲寻仇,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永远不和母亲相见。

在文姜出事的时候,她的小儿子公子季友才刚十岁,正是还非常贪恋母亲的年龄,虽然后来他长大了,还是有无数次想不顾一切的去看望一下母亲,但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和整个鲁国关联在一起,而鲁国又是礼仪之邦,所以他又不能只顾母子之情,而不管君父大仇。

看到这里,有没有发现有些错真的不能犯,哪怕你权势通天,貌美如花,犯了错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当然也许你会说文姜毕竟只是一个弱女子,她只是男人之间的牺牲品,但是作为一个国君夫人来说,她所担负的是整个国家的荣辱,她受辱就是整个国家受辱。

所以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拼死保卫名节,是她理应需要做的事,但是显然她并没有这样去做,而她没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鲁桓公身死,齐鲁两国结下深仇。

一个国家的带头人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那么替他们的错误买单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还会牵扯许多无辜的百姓。

就像齐鲁两国为此就发生了几次大战,害无数无辜的士兵惨死。

一个家庭的带头人如果不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那么影响最深的就是他们的子女,其次也会影响周围和自己有关系的人。


前几天我和儿子在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有没有无条件的爱?

我举了一个例子,我说如果一个孩子特别调皮,特别叛逆,做任何事情都要和父母对着干,那么父母还会用和颜悦色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吗?

同样的父母如果性格特别不好,做的事情也特别不靠谱,那么孩子有可能什么都不计较,依然和父母关系很好吗?

在生活中,关系永远都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双输,一种是双赢。

今天我们总在强调一种无条件的爱,认为这种爱很伟大,但事实上爱永远都是有条件的,只是这种条件并不是建立在功利主义上,而是良好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带来的爱。

好的行为习惯永远是维系良好的关系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父母和子女来说,父母的以身作则一定会远远强过子女的以身作则,因为子女出自父母,子女的行为更容易受父母的影响,而子女的以身作则未必能影响到父母。

这就像水一样,向下流容易,向上流就会比较困难。

所以一个人最容易积攒福报的地方其实是在家里,因为家人之间最容易能感受到对方的行为习惯是在消耗自己,还是给自己以滋养。

尤其对孩子来说,父母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带来面对生活的无穷无尽的动力,那么当孩子从父母身上汲取了这种动力以后,孩子自然懂得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父母还用担心孩子以后对自己感情不深,对自己不好吗?

孔子说:“父慈子孝。”

这就说明在两千年前,古人已经清晰地认识到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决定孩子行为方式的关键,要不也不会有“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话流传下来。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未来靠谱,自己就要先做个靠谱的人,尽量少犯无法挽回的过失,尽量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只有这样亲子关系才能融洽,生活才能更加接近幸福的样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