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言菊語】您的孩子是什麼型?

        延時服務課上,我仔細觀察孩子們的表現,發現的孩子們存在這幾種現象:

      一,忙碌做作業型。這類孩子只要聽到上課鈴聲響,聽到老師佈置任務後,就立馬行動起來。整節課不是做語文就是做數學或者做英語作業。這部分學生大部分是成績優秀者,也有小部分成績在中下等者。這說明,成績好的孩子,是快速行動派,成績中下等忙碌者的原因,一部分原因是寫作業速度慢,所以整節課看起來也很忙碌。其實,這部分孩子,成績暫時不好,家長也不必太焦慮,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二,忙碌看課外書型。這類孩子不多,檢查他(她)作業是否完成時,往往是人家已經早完成了。他(她)啥時候完成的?可能是課間時,也可能是在其他課堂上。對於這類孩子,我並不贊成這樣的安排。如果是課堂上你着急慌忙做作業,是不是耽誤了聽老師講課?來到學校,畢竟,不是光做作業的?如果是課間趕着做的,那更不應該了,課間是休息放鬆心情的,你慌慌張張趕着做作業,沒有勞逸結合,課堂上再聽老師講課時,效果會大打折扣的。如果,把做作業時間集中在延時服務課上,做完後再看課外書,這樣的安排是不是更科學、更合理?

        三,忙碌做小動作型。這類孩子延時服務課上也很忙碌,不是忙着扣手,就是忙着扣筆;要麼就是翻翻這,翻翻那;也或者和這個同學說幾句,或者和那個同學聊幾句,再趁機偷瞄一下老師。這類孩子忙碌的結果是,在學校完不成作業,回家後,不能痛痛快快玩兒。也就是,學沒學好,玩沒玩好。

      除這三種類型外,還有什麼睡覺叫不醒型,執拗自我懲罰型……不用多分析,這幾種類型的孩子,放學後回家後會是怎樣的狀態?能痛痛快快玩兒?或者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嗎?

      親愛的家長朋友,您的孩子屬於哪種類型?請對號入座。

      特別說明:孩子回家做作業,有時候確實是老師佈置的作業有點多的原因。但如果您的孩子經常是回家後才做作業,那一定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了。


      給大家分享一本書:這本書叫《誰動了我的奶酪》,主要內容是:在一個迷宮裏生活着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在他們生活中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尋找最重要的東西奶酪。一天他們驚喜地發現了一個儲藏了大量奶酪的倉庫,於是4個主角以倉庫爲中心將四面圍繞,在其中幸福快樂的生活起來,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們卻發現奶酪竟然不見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鉅變,兩隻老鼠嗅嗅和匆匆沒想多久就趕緊穿起一直掛在脖子上的鞋子,走出他們畫的界限出去重新尋覓,沒過多久就發現了更多更新鮮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卻始終猶豫不決,而其中一個唧唧在長時間的考慮後終於鼓起勇氣重新走進迷宮,最後也找到了新的奶酪。而另一個矮人哼哼卻始終沒有離開原地,它永恆地沉浸在了失去奶酪的悲傷中。

    書中的奶酪是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人們生命中最需要的東西,就像是書中四位主人公賴以生存的食物;它也可以是人們在生命的某個時期最想得到的東西。書中的迷宮則暗喻了一個是現實的社會,另一種則是內心的世界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像匆匆和嗅嗅那樣,尋到新鮮的屬於自己的“奶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