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子罕》孔子的“四绝”修养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在春秋战国时候还没有科举考试,人要取得功名富贵、事业地位,要靠游说君主。所谓游说,并不是乱吹就行,必须要学问渊博。去见各国的君主,指出当时的利害关系,哓之以利,动之以害,取得人主的信任,就可荣获功名地位。孔子很少说利、命和仁来获得名利地位,而是推行王道、仁治等理念来建立理想国家。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是一个地名。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孔子虽然博学,可是他没有可以成名的专长。孔子听到后,对自己的弟子说:我要执着于哪项技能呢?是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做个驾车的吧!他这个“执御”的驾驶人,意思是要领导文化,做一个历史时代的先驱者。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上古时候,长辈死了,丧帽是麻做的,很考究。孔子说这古礼。现在的人,简化了,用纯麻披孝就够了,比较节俭。孔子对丧礼取节俭是同意的。中国是礼义之邦,古代与人相见,跪下来拜,是礼。现在的人,没有行礼的诚恳,拱拱手就算了,讨厌跪拜行礼,只求自己舒服一点而偷懒。孔子不同意,觉得体现心诚就得行跪拜礼。

孔子非常重视礼仪,认为礼仪也是心诚的体现,去丧家就得心哀,心哀自然愿意跪拜,随便地拱拱手,随个礼,那是心不诚的体现。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做人处世,有四个“绝不”:一是绝不意气用事,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愿意接受。二是绝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样的结果,而是要能适变、能应变。三是绝不固执自己的成见。四是绝不自私自利,而是能替他人着想,为事业着想。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匡是一个地名,在宋国。当时有一个坏人叫阳虎,据说阳虎貌如孔子,他的相貌长得和孔子一样,宋人都要杀掉他。孔子带了一大堆学生,经过那里,大家以为他就是阳虎,把他包围起来,要杀他。这是有名的“子畏于匡”事件。

孔子说,自文王死后,五百年来,中国文化衰落到现在,难道中国文化的命运真要断了?如果上天有意一定要把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基断绝,那么就应该是我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文化,可是事实上我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来。假如说上天并无意断绝中国文化的根本,而要让它流传下去,那么今日我死不了,匡人不会把我杀死。

我们看到孔子在一个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他没有祷告或求鬼神保佑,而是充满自信地相信文化的力量。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大”读“太”,大宰是春秋时代的职官名称。有位大宰问子贡说,孔夫子真是圣人,他为什么这样渊博,样样都会?子贡说:那当然!天生的圣人,而且学问又渊博。孔子听了这个话就说:你们以为大宰真的了解我吗?不然,我从小从艰难困苦中生活,贫贱中什么事情都做过,人情世故都通达了,所以对于人世间乃至下等的事都懂。君子对自己要求很高,始终怕自己人生经验不充足,谁够得上称学问渊博呢?恭维的话不能听信,天下的知识是学不完的。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牢是孔子的学生琴子开。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求学问,是为自己学问而学问,并不是为了要尝试什么,并不是拿学问来做工具求取功名,所以他才会博学多艺,达到艺术的境界。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你们以为我真正有学问吗?我老实告诉你们,我一点学问都没有,我什么都不懂。有不曾受教育的人来问我,我实在没有东西,就他的程度所问的,我便就我所知的答复。如果他本身很鄙俗,来问我一个问题,我的确答不出。那我怎么办?因为没有主观,没有成见,就反问他提出问题的动机,就他相对思想观念的正反两面研究透了,给他一个结论。

苏格拉底被称之为古希腊最聪明的人,他自己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们是同时代的圣人,都声称自己无知,保持好学的精神成就其伟大。如果有个人表现出自己很有学问,不必考虑,这一定是“半罐水”。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世界太平,圣哲的皇帝出世,凤鸟就出来了。所以孔子用凤来感叹这个时代。河图的来源是《易经》八卦,而八卦的来源,据说是黄河中出现了一条龙,龙变成了一匹马,这马的背上背了一个图案出来,这就是《河图》。

孔子这是感叹时代的衰败,他竭力挽救,也止不住礼崩乐坏的步伐,只能发出,“吾已矣夫”我已没有办法!他虽想挽救这个变乱的时代而达到太平,但自己想想年纪大,力不从心了。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孔子看见这三种人,不问他年龄的大小,他必“作”。“作”就是变了脸色,也就是态度严肃起来。看“齐衰”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子,是怜悯。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不问他们多大年纪,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地走过去。

儒家最重视个人的修养,先修身,后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从虚心学习开始,学无上境,始终觉得自己无知,向所有人学习。然后重视礼仪,孔子认为行礼是心诚的体现,待人要一视同仁,对丧者同情、官者致敬、残者怜悯,待人处事要体现人情世故。最后要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社稷服务,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文明延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