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原型孫海洋14年尋子成功

12月6日,在深圳民警的幫助下,孫海洋父母終於見到了被拐14年的兒子。

民警還原了孫海洋兒子被拐的細節,2007年,犯罪嫌疑人吳某龍將糖果丟在孩子面前,“他丟一塊,小孩就撿起來,就這樣一塊一塊拿糖果把小孩哄走的。”

這14年來,民警爲孫海洋尋子跑了幾十萬公里,終於在今年10月,找到了他的親生兒子。

被拐的孫某正是電影《親愛的》故事中的原型之一,他和符某濤日前都在山東聊城被公安機關找到。

2014年,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親愛的》上映,片中孩子被拐後,父母的痛苦與數年追尋讓無數觀衆潸然淚下。

影片外,主人公原型之一的孫海洋卻沒等來屬於他的圓滿結局,依然苦苦奔波於尋找孩子的路途中。

不同的是,現實中的孫海洋並沒有電影中那樣富裕。

據孫海洋口述,2007年10月,他帶着兒子老婆一家三口來到深圳市白石洲,打算開一家包子鋪。

在包子鋪開店後的第6天,兒子孫卓放學回家後,晚上8點出們玩耍,結果被一個40多歲的男子用玩具車騙走。

從那以後,孫海洋便踏上了漫漫尋子之路。

從最開始的10萬元的尋子廣告,後來高額的電視臺滾動廣告和出租車司機廣播。

這一天下來百元大鈔就花去了一大捆。

有一次,孫海洋在貼完告示往回走的時候,看到一個好心人幫他把掉落的告示重新貼回去。

後來兩人一交流,原來他自己的孩子也被拐走了。

於是,孫海洋開始接觸到全國各地的尋子聯盟和走失兒童網站,後來利用QQ羣建立了全國尋子聯盟。

孫海洋曾對媒體說,電影裏有一個情節就是尋子家長們的真實心態——看到卡車上有兩個蠕動的麻袋,都會以爲是自己的孩子,就瘋狂地截停卡車解救孩子。

但其實,很多家長的孩子已經丟失好多年了,不可能再裝在麻袋裏。

爲了尋子和幫別人尋子,孫海洋父母便把包子鋪改成了“尋子鋪”,招牌上寫着“懸賞二十萬尋兒子店”。

就在不久前,孫海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道:

“我找了十多年,心裏已經沒了仇恨。我知道拐賣孩子不僅僅是一個人或是一個團伙的問題,還牽扯到買賣雙方、市場等很多複雜情況。我和家人都明白,這麼久的分別,孫卓的生活習慣和環境可能已經與我們不同。我們不一定非要他回家,作爲爸爸媽媽,只希望知道孩子的下落,能親眼看見他幸福才安心。”

上面是孫海洋保存的孫卓小時候的照片。

在直播的最後,孫卓的母親說,“其實人最痛苦的是生離,最大的喜悅可能就是團圓。今天我們一家人團圓了,感謝網友們的支持,我很開心”。

最後希望廣大家長們帶孩子出門的時候,一定要隨時注意孩子的活動,不可粗心大意把孩子弄丟。

同時,家長也要教會孩子一些必要的知識,提前做好工作。一旦孩子走失,也可以爲自己爭取時間。

家長要從小就要教孩子記住自己家的信息,比如爸爸媽媽的名字和手機號、家庭住址。

孩子會走路後,會被周圍的一些事物吸引,看到新奇的東西就會去看看,家長要告訴孩子在外面不要到處亂跑,看到什麼好玩的要和爸爸媽媽說。

如果一不小心走丟了一定要儘量站在原地,看到旁邊的商店可以找店員幫忙打電話給父母,如果是在馬路上,可以找交警等工作人員。

總而言之,兒童防走失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科技發達,兒童手錶、手機都有一鍵撥號的功能,可以預防孩子走失。但是,最重要的仍然是家長帶着孩子出行,要隨時關注孩子的行動,不可以一時疏忽,讓孩子陷於危險之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