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原型孙海洋14年寻子成功

12月6日,在深圳民警的帮助下,孙海洋父母终于见到了被拐14年的儿子。

民警还原了孙海洋儿子被拐的细节,2007年,犯罪嫌疑人吴某龙将糖果丢在孩子面前,“他丢一块,小孩就捡起来,就这样一块一块拿糖果把小孩哄走的。”

这14年来,民警为孙海洋寻子跑了几十万公里,终于在今年10月,找到了他的亲生儿子。

被拐的孙某正是电影《亲爱的》故事中的原型之一,他和符某涛日前都在山东聊城被公安机关找到。

2014年,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亲爱的》上映,片中孩子被拐后,父母的痛苦与数年追寻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影片外,主人公原型之一的孙海洋却没等来属于他的圆满结局,依然苦苦奔波于寻找孩子的路途中。

不同的是,现实中的孙海洋并没有电影中那样富裕。

据孙海洋口述,2007年10月,他带着儿子老婆一家三口来到深圳市白石洲,打算开一家包子铺。

在包子铺开店后的第6天,儿子孙卓放学回家后,晚上8点出们玩耍,结果被一个40多岁的男子用玩具车骗走。

从那以后,孙海洋便踏上了漫漫寻子之路。

从最开始的10万元的寻子广告,后来高额的电视台滚动广告和出租车司机广播。

这一天下来百元大钞就花去了一大捆。

有一次,孙海洋在贴完告示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个好心人帮他把掉落的告示重新贴回去。

后来两人一交流,原来他自己的孩子也被拐走了。

于是,孙海洋开始接触到全国各地的寻子联盟和走失儿童网站,后来利用QQ群建立了全国寻子联盟。

孙海洋曾对媒体说,电影里有一个情节就是寻子家长们的真实心态——看到卡车上有两个蠕动的麻袋,都会以为是自己的孩子,就疯狂地截停卡车解救孩子。

但其实,很多家长的孩子已经丢失好多年了,不可能再装在麻袋里。

为了寻子和帮别人寻子,孙海洋父母便把包子铺改成了“寻子铺”,招牌上写着“悬赏二十万寻儿子店”。

就在不久前,孙海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我找了十多年,心里已经没了仇恨。我知道拐卖孩子不仅仅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团伙的问题,还牵扯到买卖双方、市场等很多复杂情况。我和家人都明白,这么久的分别,孙卓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可能已经与我们不同。我们不一定非要他回家,作为爸爸妈妈,只希望知道孩子的下落,能亲眼看见他幸福才安心。”

上面是孙海洋保存的孙卓小时候的照片。

在直播的最后,孙卓的母亲说,“其实人最痛苦的是生离,最大的喜悦可能就是团圆。今天我们一家人团圆了,感谢网友们的支持,我很开心”。

最后希望广大家长们带孩子出门的时候,一定要随时注意孩子的活动,不可粗心大意把孩子弄丢。

同时,家长也要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知识,提前做好工作。一旦孩子走失,也可以为自己争取时间。

家长要从小就要教孩子记住自己家的信息,比如爸爸妈妈的名字和手机号、家庭住址。

孩子会走路后,会被周围的一些事物吸引,看到新奇的东西就会去看看,家长要告诉孩子在外面不要到处乱跑,看到什么好玩的要和爸爸妈妈说。

如果一不小心走丢了一定要尽量站在原地,看到旁边的商店可以找店员帮忙打电话给父母,如果是在马路上,可以找交警等工作人员。

总而言之,儿童防走失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科技发达,儿童手表、手机都有一键拨号的功能,可以预防孩子走失。但是,最重要的仍然是家长带着孩子出行,要随时关注孩子的行动,不可以一时疏忽,让孩子陷于危险之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