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我最爱的地方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

我的家乡抚州正如这首歌所唱的一样是个美丽喜乐、历史悠久的小城。“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抚州(古临川)一直以古屋、古桥和才子闻名天下。

一川碧水穿城过,我们的抚河浩浩荡荡、蜿蜒向北把抚州分为城里城外。城里是街道纵横交错、高楼鳞次栉比;城外是沃野千里、烟雨迷蒙的抚河平原。城里有风景优美的百年名校——抚州市一中和东华理工大学,城外有文化底蕴浓厚的4A级文昌里旅游景区,正觉古寺以及中国第三大天竹交堂——抚州天竹交堂,一座八百年古石桥——文昌桥横跨抚河,通达城里城外。

01

关于文昌桥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明朝万历年间,抚州有“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四位才子。某年,有一知府到抚州上任,欲过文昌桥进城,只见四个汉子旦胸露腹横卧桥上挡道,身旁放有一只陈旧的箩,装着几株艾子。知府知道是“陈、罗、章、艾”四位才子出对子考他,随即吩咐衙役叫才子们报出上联来!

四个才子一听要上联,立刻翻身跃起,随口吟道:“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原来这“上文章”是指他们自己有满腹文章,而“下文章”则是借用抚州方言“文昌”与“文章”谐音的特点,暗指他们身下躺着的文昌桥。四才子坦腹仰面朝天,阳光晒着他们的肚皮,正好形成“文章桥上晒文章”的绝妙构意。

知府一听是这么一个绝对,憋得目瞪口呆怎么也无法对出下联,于是吩咐衙役打轿原路退回。黄昏时候,来到一个渡口,见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黄昏渡”三个篆体大字。知府询问摆渡人,摆渡人指着对岸前后两个村子说:“前村名前黄昏,后村名后黄昏,故而此渡名”黄昏渡“。知府一听这话,猛然受到启发,终于想好一句下联。立即传令打轿进城。

谁知轿子回到文昌桥,四位才子叫一书僮送来一个纸卷。知府拆开纸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度黄昏。”知府这时才知四个才子果然不是等闲之辈。在任职间,尽量体恤民情,造福一方百姓,传为佳话。由此也留下一句话:文昌桥头晒文章,无才莫进抚州城。

由此可见才子之乡的美名真是古往今来名不虚传呀!像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晏殊俩父子、北宋著名的正治家、该革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北宋正治家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现代物理界的饶毓泰、化学家邓丛豪、正治家傅烈等等不胜枚举,都出自于我们抚州。而今临川一中,临川二中又被评为全国名校,年年培养众多人才被清华、北大、港中大等世界名校录取。

02

抚州自古就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之称,是座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国家园林城市。曾在2015年12月8日标准排名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陆城市“氧吧”50强中排名第一。优美景点多不胜数,如汤显祖纪念馆、名人雕塑园、军峰山、国家5A景区大觉山旅游区、流坑古村……

03

抚州的特产相当丰富。有临川菜梗、抚州米粉、抚州西瓜、宜黄粉丝、广昌白莲、南丰蜜桔等。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南丰蜜桔和抚州西瓜,都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前者从唐代开始就为皇室贡品,曾被斯先生称赞为“桔中皇后”,而誉满全苏。后者周中里曾赞美说:“抚州西瓜有两大特点:解暑,不坏肚子。”


04我们的母亲河——抚河

我们对家乡的热爱还缘于这座城市承载了我们许多美好回忆。尤其是抚河,我们曾在此洒下了多少 欢声笑语。

小时候文昌里还没通自来水管,我们吃用就是挑井水,洗衣都提到抚河边去洗。每天早上,河边一溜浣衣的女人们,她们边埋头洗衣,边拉家常,累了就擡头欣赏下抚河的美景。我们小孩有时就会跟来,在河边玩耍。河滩玩沙,或在河浅处捉鱼摸虾,捞螺蛳和蛤蜊,好不快活。尤其是夏天去抚河洗澡就更好玩了。

那时吃罢晚饭,爸有空就会带我们众小孩去抚河洗澡,我们一路一边玩闹一边蹦蹦跳跳地走着。来到河边,只见河浅处到处是三,五成群洗澡的人流(下河洗澡的大多是青壮年男子带着自家小孩,老人和姑娘,媳妇是不下河的)。我们飞奔到河里,嘻笑打闹,好不畅快。我一向没运动细胞,始终学不会游泳,多次下河洗澡连狗刨式也学不会。每次在河里就是走来走去,或自己噼哩叭啦玩水,或和弟弟妹妹们打水仗,有时就仰面浮在水中,欣赏着满天霞光。

微蓝的天空中太阳的余晖先是把云彩染成一片橙黄,转而橙黄又变成浅黄,浅黄下面又交织着绯红,直至火红一片,大地也笼罩在一片绚丽的霞光中。我们的文昌桥和桥上行驶地汽车,河面上的船只,河边的沙滩和树木以及周边的房屋都披上了一层霞衣,灿烂的晚霞映红了清澈的缓缓流动地河水,人们享受着凉风习习,沐浴在霞光中开心地笑着叫着闹着,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直到霞光消失,天暗下来了,我们才兴尽而归。

如今抚河更漂亮了,每晚都开放了灯光秀。当夜幕刚刚降临,美丽的霞光还未散去,古老的文昌桥和附近的赣东大桥就灯光熠熠和远处雄伟壮观的万魁古塔遥相呼应,灯光、霞光、与河中倒影相映生辉,真的是美不胜收。抚河沿岸的高楼外墙立面亮化灯五彩变幻,墙面上还闪烁着汤显祖著的《牡丹亭》戏剧的动画表演,河水也照得流光溢彩。十里灯光长廊,将抚河夜景点缀得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成为了抚州的一个城市名片。抚州人民和外地游客或在岸边,或在桥面上、或乘画舫游船尽情欣赏着这一场灯光盛宴。

美哉!抚河。

05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座城市浓郁的烟火气

我从小就是在大杂院长大的,喜欢那种邻里之间亲密无间的生活。

大家在一个厨房做饭,缺盐少油也不必急着买,你挖我一匙盐,我倒你二匙油,缺个葱呀蒜呀,说一声就是。吃饭都端到院里,大伙儿你一堆我一堆,一边吃着一边兴致勃勃地聊着。那个时候男孩子扎堆聊的都是当兵打仗的事;女孩子聊的是女孩家的小心思;男人们则插科打诨,说些带点黄色的笑话。

大家能在外边做的事决不会在屋里做,比如择菜、打毛衣、洗头盆衣服、带小孩……边做事边跟周围的邻居们聊天。再有闲就一起打打麻将、扑克。而打麻将的场面最是热闹:打的打,看的看,聊的聊,小孩叫,大人笑,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自然小孩更不缺玩伴,玩起来一窝蜂,上学也约伴同去。邻里有事大家都会热心帮忙:带个菜呀,搬个东西呀,修修水笼头,换个灯泡什么的。

如今虽说都住在楼房,但因为拆迁安置,我们这伙邻居还是同住在利民嘉苑小区。

邻里之间的相处方式就跟以前一样。现在到晚上还兴起在小区空地上跳广场舞,也有约着在小区散步的。小区环境又不错,带点花园式的,里面还有运动设施。出小区门就是热闹的街市,喧嚣得很。现在住的地方跟以前比真是天壤之别,抚州人民的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

我就喜欢这样充满人气、热闹又方便的地方。我在抚州生活了四,五十年,习惯了抚州的生活方式。除了至亲,我所有的人脉都在抚州,走到哪都能碰到熟人,都能聊上两句,一路可以聊回家。


喜欢抚州慢节奏的生活,喜欢抚州浓郁的烟火气,焕发着那种蓬勃的生命力,所以我对抚州的眷恋是深入到骨髓的

九年前的一次离乡到广东打工,我由于对异乡气候的不适应,生活的不习惯,更加引起对故乡蚀骨般地思念。因此更加体会到,生活在自己最爱的家乡是件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

06

月是故乡明,抚州也许在外人眼里有诸多不完美,但在我心里是最美的。因此尽管有些友友看了我这篇文章说它内容过多,应该删减。但我却依然如故。因为我想让读者对我家乡有全面地了解,我就是要用我稚嫩的笔可劲地赞美它——抚州,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作者简介:江西抚州人,是个热爱生活,喜欢所有美的事物。爱吃爱玩、兴趣广泛的性情中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