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不立?存款爲0,纔是真實的人生

前幾天有個小夥伴找我聊天說到自己已經31歲了,但還是一無所有,他以前以爲30歲的時候自己會很有出息,到了30歲才發現自己平平無奇,尤其是在存款上,發現自己不但沒有存款還欠了一堆卡債。

網上很多帖子都是寫30歲的,有很多關於30歲的焦慮問題。所謂的“三十而立”不僅僅是害怕這個年紀,除了害怕自己就那樣匆匆忙忙走進婚姻,爲了完成這個年紀該完成的事情,更多的是擔心自己到了這個年紀依舊一事無成,存款爲0.

《論語》中的“三十而立”,“立”指的是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但現在,三十而立,已經演變成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杆——有沒有車子、房子、有沒有結婚、有沒有錢。很多人不知道,“三十而立”的後面,還有一句:“不知禮,無以立”。

1:不喫不喝,普通工薪族能在30歲存到100萬嗎

問了一圈周圍90後的同事,無論男女,都認爲30歲都得有點成就了,覺得如果30歲碌碌無爲,那麼這輩子就真得完了。有數據統計,應屆畢業生平均年齡爲23歲,按照平均月薪6000計算,畢業7年,普通工薪族如果不喫不喝,在30歲也存不到100萬。

《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曾刷爆朋友圈,引發無數青年共鳴。這篇視頻文章描繪的是北上廣職場的衆生相:熬夜加班趕稿、夾在甲方與領導間“兩頭受氣”、事業與家庭不能兼顧等等……

但如果撇開現實,拿理想中的要求壓迫年輕人,最後的結果並不是壓力越大、動力越足,反而是在這樣的高壓下不斷出現一些致命的錯誤。

當人在高壓下工作時,人的工作水平會隨着壓力的增大而下降,換句話說,就是外界要求越高,效果就越差勁。

人在年輕時,最需要的是一個踮起腳尖能夠夠到的目標,如果爲了讓自己三十而立有房右側有存款,而內耗自己那就得不償失。

2:都三十歲的人了,能不能現實一點

在《你好!面試官》中,有一個求職者,就因爲30歲沒有給人而立的狀態,被應聘者拒絕了。她的理由是,都一個30歲的大老爺們了,還對自己要求這麼隨性,簡直就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就因爲這,一下就引發了臺上嘉賓的爭執。作家劉同認爲,“三十而立,真的害了好多好多的中國男性”

我曾經對30歲特別恐懼、迷茫,甚至覺得30歲離我特別遙遠,在這奔三的路上意外發現30歲原來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糟糕。與過去相比,現代人按部就班,18歲上大學,22歲大學畢業,有些再讀個研究生、博士那年齡就更大了。

在30歲的時候就有車子房子除了本身能力強之外,如果不靠父母,那在30歲的時候被要求有房子車子老婆孩子,還是挺難的。尤其是在北上廣。

很多人會調侃沒房子都娶不到老婆,這就是真實的人生。

3:通脹率漲了,你的工資跟着漲了嗎?

物價全面地、持續地上漲,就會被認爲是發生了通貨膨脹。

據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爲28898元,相當於月薪2408.17元。而2018年的年平均工資爲82461元,即6871.75元/月。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10年前後,職工薪酬翻了近三倍。但是收入的漲幅,和房價動不動3倍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

做爲一名上班族,靠一份固定收入過日子的我也是比較喫緊。眼看自己年齡一直漲,工資卻從來不見漲多少,要麼像蝸牛爬樹一樣,一年只漲一丟丟。

簡單的來說,CPI上升,就是所有日常消費品普遍都在漲價,錢不值錢了,同樣面值的紙幣,買到得東西越來越少。

同樣的工資,花起來的感覺就是:購買力一年比一年低。名義上是漲工資了,實際上日子過得緊巴巴,還不如從前。

4:養基上癮,“錢生錢”普通人的致富法寶

除了工資收入,我們怎麼能沒有理財收入呢,而沒有專業知識的我們選擇基金定投是最省心又最容易賺錢的事情。

以滬深300爲例,每月定投500,畢業7年,佛系定投7年,在這十年裏將收穫多少金錢?


對於通貨膨脹,也許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此時我們最重要的是強制儲蓄!即使收入再少,也要始終堅持一定比例資金用於儲蓄和買入資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