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抵抗力

一、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考試沒考好,錯了很多題,很難過,嗚嗚地哭泣。

如果父母說,有啥可哭的,下次好好考唄,至於哭嗎,看你這點兒出息,失敗了再重來,要越挫越勇,吧啦吧啦,這些話,都會讓孩子感覺不被理解,於是,更難過,更受挫了。

這就是沒有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因爲考試沒考好而難過,那是他的感受,他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感受是啥,也有權利去體會自己的感受,因爲他是自己感受的主人。

父母的意圖,可能是想要幫助孩子,讓孩子從難過中走出來,別再難過。又或者,父母自己看不了孩子哭,看不了孩子難過,因爲自己曾經的難過,也從來不去面對,不去體驗,要麼太痛苦,要麼不知道怎麼面對,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會自動化反應,推開情緒,別管它,趕快開心起來。

關於情緒的真相是,去體驗它,感受它,然後,它就會很快不見了。

比如,我頭撞到了櫃子上,很疼很疼,我要承認這個疼,然後,去摸摸疼的這個位置,感受這個疼,不一會兒,就不疼了。

情緒,感受,也是一樣的,越迴避,越忽視,就會積壓下來,這就是爲啥有的人,不發脾氣的時候好人一個,發脾氣的時候,像個魔鬼,因爲過去積壓的情緒太多了。

總之,孩子因爲失敗而有了情緒,允許他有。別給孩子貼標籤,內心太脆弱,挫折抵抗力差,沒有這回事,先放下這些限制性的想法。

再說如何迴應孩子的情緒,你的心能接受孩子有情緒了,嘴裏啥話都不說,安靜地陪着孩子,已經很好了。

更進一層,可以迴應事實加感受,這次錯了三個題,不開心,或者是,很難過,是生氣,要看孩子對感受的認知。有的孩子,只願意說不開心,不願意說自己難過,委屈等等更細膩的感受詞彙,或者還不知道這麼精準描述。都沒關係,跟隨孩子的節奏來,貼近孩子。

這樣迴應,才叫理解。

理解有啥用?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就是培養孩子挫折抵抗力的最有效方法。

你看,孩子失敗了,沒做好,摔疼了,都有媽媽理解他,陪着他,他會感覺很溫暖,很受鼓舞,原來,有困難沒關係,做不好沒關係,媽媽支持我,媽媽理解我。背後有靠的感覺,對不對。

反之,如果失敗了,沒做好,自己已經夠難過的了,媽媽還來批評我,教訓我,這不是雪上加霜嗎,內心更脆弱了,無依無靠的感覺,心呀,拔涼拔涼的,以後,哪還有力量面對挫折了。

二、教練式協助

有時候,光有理解還不夠,媽媽要做孩子的教練,用啓發式提問來引導孩子思考。

比如,理解完孩子之後,孩子會自己想到解決辦法,下次考試前認真複習,這個認真複習不夠具體,需要媽媽來引導孩子,把這個方案落地,具體怎麼做,怎麼執行,這就很考驗媽媽的智慧了,不展開說,講個故事。

喆喆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老師讓孩子們練習跳繩,可是,他最多也就能跳一個,有時甚至一個都跳不上,孩子自己也很着急,提出每天放學在樓下練跳繩。這個主動性值得肯定,但是,練習了一週,還是不會跳,孩子很受挫。我也對孩子表示理解,不會跳,很着急。你已經很努力了,媽媽看到了。

然而,還是不夠,這個本領沒學會呀。

於是,我這個教練媽媽要想辦法去協助孩子了。我上抖音找到了教孩子學跳繩的視頻,問孩子想不想跟着練,孩子說想,但是,還是沒學會,沒有互動,指導,到底問題出在哪裏還是不知道。

後來,我又想辦法了,我在美團上找到了教零基礎孩子學跳繩的機構,並且詢問孩子,想不想去跟教練當面學,孩子說想,於是,我團好課,帶孩子去找教練。

結果,第一節課上完,孩子會跳繩了,能連續跳二三十個,特別興奮,上學的路上跳,去火車站接奶奶也跳。

技能掌握了,孩子很有成就感,會覺得,我可以,我很行。

孩子內心就會一點點長出力量,長出能力感,會很自信,挫折抵抗力也就強了。

所以,理解孩子的情緒,配合教練式引導支持,就會讓孩子的挫折抵抗力變強。

最後,還要補充一點,孩子的成長中遇到一些挫折很正常,沒做到,沒做好,並不表示孩子這個人不行,只是能力還沒掌握,那我們就要陪孩子一起面對,一起想辦法,怎麼學會這個技能,要把事情和人分開來。

挫折只是在提醒我們,可以多一些練習,多一些學習,多找找方法和資源。

我也很好奇,你是如何看待困難和挫折的?當你沒有做好,沒有做到的時候,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是理解自己還是責怪自己?這樣的模式,又是怎麼來的呢?

當你是小孩的時候,你沒做好,沒做到,周圍的人會是怎樣的反應呢?會怎麼對待你呢?

如今,你已經長大,你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小孩,你是有力量的,有智慧的,如果用愛的方式對待自己,對待孩子,你覺得可以怎麼做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