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之规范期3

五、考核下属

绩效考核

没有绩效,团队管理就成了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大部分公司会用KPI做员工考核,奖励业绩好的员工,让团队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带动整体业绩的提升。

可每次到做绩效考核的时候,管理者总是一把眼泪。下属们完不成业绩,最喜欢的借口就是“KPI设计不合理”。怎么能让下属认可KPI指标,对绩效结果满意呢?

1.KPI指标设计的三个雷区

第一,考核点错了。刚才说的这两种,都属于没有找到正确的考核点。

第二,KPI指标失衡。

第三,KPI考核点过多。

2.四句口诀编制KPI指标

KPI编制口诀,叫作:“资深员工重结果,初级员工重过程;兼顾多快和好省,调节权重来达成。”

在制定KPI指标的时候,你先要把指标分成两大类:结果类和过程类。

比如,一个招聘团队每个月安排了多少场面试?这就是过程指标;而每个月招到了多少名员工?这就是结果指标。

对于资深员工,你给出目标,他们就应该给你交付结果,所以你要用结果指标去考核他们。而对于初级员工,如果也拿结果指标考核他们,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兼顾多快和好省”。想要避免KPI指标制定过分偏激,你不能只有数量指标,还要有质量指标,否则团队的文化会变得非常急功近利。“多快好省”最多保两个。如果你什么都要,最终可能什么都要不到。

KPI里的K,就是Key,强调的就是“关键指标”。你不能把所有指标都拿出来考核,那同样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中层管理者的团队指标,控制在6个以内是比较合理的。

而且指标还要有侧重,不能完全搞平均主义,你可以用设置权重的方法来调节。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把你想考核的关键指标突出出来;另一个是用数字说话,尽可能把不同维度的指标,换算成了统一的尺度,让所有的员工都能服气。

这里要提醒你,权重法不仅可以平衡“多快好省”四类指标,还可以用来平衡过程和结果指标。

而且,你要有红线指标,一旦发生违规行为,绩效直接清零。

3.KPI并不是万能的,选对考核方式更重要

不是所有团队都适合用KPI来考核的,KPI更偏向于自上而下地约束下属的业绩。

如果是摸索型,创新型的公司,就要换工具了,你该用OKR而不是KPI来做考核。OKR是一种自下而上,鼓励下属实现自我突破的目标设定方法。

公司按业务类型分成“创新型”和“成熟型”,按公司文化分成了“结果导向”和“长期主义”。

六、考察下属

在做绩效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在“考核”之外,还要加上“考察”。考核只能了解员工对当下任务和指标的完成情况;而考察需要更多地关注到员工的长期潜力。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兼顾“考核”和“考察”就更重要了。“考核”可以让你的日常管理变轻松,但“考察”能让你未来的工作变轻松。只有学会考察下属,你才能找出那些值得长期培养或提拔的人才。

1.考察不能“凭感觉”

之所以凭感觉,是因为考察缺乏标准,就算有考察标准,但过于抽象,无法执行。考察动作缺乏载体。

2.考察要有标准: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想要定义的,就是要胜任这个岗位,员工必须具备的软技能是什么?

比如说,对于人力资源岗位,面试技巧就是硬技能,但硬技能背后的沟通能力、关系维护的能力,还有协调组织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软技能。

不同层级对软技能的要求,可能大不相同。一般来说,一个岗位用6-9个胜任力比较合适。太少了,没办法全面描述岗位要求;太多了,又容易失去焦点。

3.证明胜任力,要定义到行为层面

也要注意,这些胜任力模型,是不是能直接用到你的考察工作中

也就是有了胜任力模型之后怎么考察呢?不是给下属贴标签,而是要用胜任力模型对下属的行为进行定义。

比如学习能力,怎么判断谁学习能力更强呢?

光这一个概念,就可以拆解成很多维度。学历、是不是名校毕业该不该看?好像应该,但这也只能说明员工过往考试能力强。

那么,看员工学习新知识快不快?这个好像对,但如果下属学了新知识,没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那么这所谓“学习能力”也是无用的。

再比如,员工学习意愿要不要考虑?如果下属学得快,也会用,但就是不愿意学。每次都是别人要求他他才学,他的学习能力该怎么评价呢?

可以把学习能力在行为上拆成三个维度,分别是爱学、会学和能运用。

爱学,就是他学习意愿强,不用别人逼,自己能够主动学习。

会学,是他知道怎么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甚至能快速学会。

能运用,是他光学会还不够,还能运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其他的胜任力也是一样,光有一个标签是不够的,你都要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定义到具体的行为,这样才能为员工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为管理者提供了考察的依据。

4.用载体和工具,证明员工的潜力

标准有了,对应的行为也定义了,但还是不落地,因为没有考核载体去证明员工的潜力。

如果你要进行人才的考察,建议你也可以采用“下属自证”的方式。比如,每半年,请你的所有下属给你做一次述职。

在述职过程中,他们需要汇报自己取得了什么业绩、接下来的计划、对自己的自我评估等等几个方面,证明自己具备了去到更高级别的潜力。

然后,你邀请你的上级、HR一起和你拿着胜任力清单,对员工们在完成业绩的过程中,招聘中提到的“STAR提问法”,进行追问和打分。

考核和考察的结果沟通,一定要及时。尤其是相对排名靠后的员工,不要等到开除前一天才跟员工做沟通。要快速的反馈:“你这次表现没有达成我的要求,我来帮你分析一下业绩差距”。这样,能够管理员工的预期,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表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