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清和《茶路无尽》片段

1.茶之所以能够啜苦咽甘,从本质上讲,就是因为茶里蕴含着一种特有的物质,它的名字叫咖啡碱。它与茶中含量较高的茶多酚、糖类、氨基酸等协同作用导致的。茶汤的回甘,通常是以茶汤的苦涩滋味作为前奏的。这主要是茶多酚与蛋白质耦合的结果,微苦弥散,清甜即来,从而使滋味变得深长蕴藉。
2.在茶的鲜叶中,茶多酚的干物质含量,一般在18% ~36%。茶多酚不是一种物质,它是茶叶内多种酚类物质的简称。茶多酚主要由以下四类物质组成:儿茶素、黄酮类、花色素和酚酸类。茶多酚含量的多少,与茶树品种、季节、芽叶老嫩、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以及茶的加工方式等因素有关。
3.儿茶素是组成茶多酚的主要物质,约占多酚类总量的70% ~80%,它是影响茶汤苦涩滋味的重要物质,也是“茶为万病之药”的重要保健物质。对于发酵茶类,氧化的主要是苦涩味较重的酯型儿茶素,其氧化产物为茶黄素和茶红素,二者共同作用,致使茶汤的色泽亮丽,滋味醇和。茶多酚中的黄酮类,又叫花黄素,它是绿茶汤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苦涩的花青素一样,同属于天然的水溶性色素。
4.茶叶中的生物碱,以嘌呤碱为主,它主要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咖啡碱,约占茶叶干物质的2%~5%。其次,是含量很低的可可碱和茶碱等。故咖啡碱常常会被作为生物碱的代称。茶里的咖啡碱,与咖啡里的咖啡碱,结构并不相同,二者均会对人类的胃肠形成强烈刺激。茶的苦寒性与清热解毒的药效,主要体现在生物碱的含量上。
5.咖啡碱是茶汤苦味的主要来源,它易溶于热水,与茶汤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复合,构成茶汤的鲜爽滋味,同时,也会降低自身给茶汤带来的苦味。茶被健康的成年人饮用之后,咖啡碱一般会在4~6个小时内,以尿酸的形式陆续排出体外。咖啡碱虽然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令人少睡,但是,对于健康的敏感人群,只要在睡眠前的6个小时内不饮茶或少饮茶,一般不会对睡眠产生太大的影响。

6.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虽然较高,但是,绝大部分会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热力的作用,发生凝固变性,只有1%左右的可溶的蛋白质进入茶汤,一鳞半爪,却是举足轻重。它对茶汤的滋味、细滑度和粘稠度,有深刻的增益作用。皎然的“采得金芽爨金鼎”,以及卢仝的“先春抽出黄金芽”,阐述的即是叶色嫩绿、叶质柔软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茶青,这是制作好茶必需的基本条件。

7.茶氨酸,是茶树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它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在茶树的嫩叶及嫩茎中含量最多,尤其是嫩梗中的茶氨酸含量,甚至比芽叶高出1~3倍。茶氨酸是茶汤中鲜与甜的重要调味剂,对茶叶的条索、香气和滋味的形成,影响巨大。茶叶的悦志、涤烦及华佗所讲的“久食益意思”,指的就是茶氨酸的安神作用。它与咖啡碱的兴奋作用,构成茶之阴阳与矛盾的两个方面,又可有效抑制咖啡碱的活跃程度。
8.茶叶中的糖类,包含单糖、寡糖、多糖及少量的其他糖类。单糖和双糖,是茶叶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可溶性糖的存在,是茶汤滋味和工艺香气的来源之一,其甜味,对茶的苦涩滋味,有掩盖和协调作用。
9.茶叶中的香气物质,约占干物质总量的0.02%,却是“枝枝叶叶尽芬芳”的基础。成品茶中的愉悦袭人香气,一部分来源于鲜叶天成,一部分来自于加工环节。茶中的芳香物质,具有挥发性或不稳定性,故随着岁月的流逝,香气物质会逐渐挥发、氧化和分解,香气会逐渐减弱,乃至弥散殆尽。
10.茶汤的苦,主要是由咖啡碱与茶多酚的含量决定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是甜味的主要来源;酸,却是由茶中的有机酸和部分氨基酸决定的,它与生津密切相关。茶汤里新鲜愉悦的酸,不同于存放失误或发酵过度的酸馊气味,它往往会在生态绝佳的野放茶中,方可觅到;咸,是无机盐类的味道;涩,主要是由茶多酚决定的;辛,偶尔会在特殊的茶种中遇见,偶然相见,却是清冽绝伦。好茶所谓的五味调和,从五行上分析,是当酸、苦、辛(涩)、咸四般滋味,达到协调平衡、纳化相依时,自然显现令人愉悦的甘味。何况,还有可溶性糖与氨基酸等所综合呈现出的鲜甜味,以及对其他滋味呈现出的明显协同、修饰与掩盖作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