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裏(3)

接下來幾天要下雨,趁着最後一個晴天,海波和黨哥決定把地裏的玉米收了。海波把家裏的小貨車開到玉米地裏,我們一大羣人也跟着過去,分頭掰玉米棒子。

掰玉米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一排排走過去,快速掰下,留下一段莖,隨後再由其他的人折斷去掉。當然也可以直接在掰的時候折斷尾部的莖,這樣稍慢一點,但不用後續處理。老李揹着個竹簍穿行在玉米地裏,手起棒扔,落在簍子裏,活脫脫一個人形收割機。相比之下,幾乎沒幹過農活的我,實在顯得過於悠閒了。

田埂上堆放着沒有去尾的玉米棒子,幾個女生坐在邊上,把「尾巴」折斷後,拋到下面的車上,像投籃一樣,算是頗有些解壓的勞動。集體的力量果然強大,沒過多久,地裏的玉米棒子就全堆在車上了。吳同學把我們之前採摘的「野百香果」和蜂蜜、檸檬混合起來,倒上些許氣泡水,做成冰涼的自制飲料,勞動過後喝上一口,其味絕美!

玉米地旁邊是海波的親戚家,院子裏已經掛上了很多串玉米。海波在這裏表演了一個徒手給玉米脫粒。只見他把長板凳倒放在兩個小馬紮上,自己騎坐在上面,脫下鞋子,豎着套在板凳腿上,兩手拿着玉米邊旋轉邊在鞋底上下刮擦。在鞋底橡膠花紋的摩擦下,一顆顆玉米粒飛舞起來,蹦到地上。很快,一個棒子就禿了。這就是過去人工脫粒的方法,不得不說勞動人民智慧多。當然現在大夥兒都是用機器了。

下午,我們去看一座附近的清代墳墓。路上經過一株很大的銀杏樹,邊上全是掉落的銀杏果。黨哥招呼我們撿起來,晚上烤白果喫。我們將滿滿一袋銀杏果拿到溪邊,在水裏擠一擠,鬆軟的果肉頓時泄入水中,留下一顆顆堅硬的白果。有一種捏爆塑料袋上氣泡的快感,簡直太減壓了。

入夜,勞動仍未結束。海波一家要趕在下雨前將玉米串好掛在屋檐下,中間還需要一個步驟,那就是把玉米皮剝掉。這事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玉米皮把棒子包得嚴嚴實實的,得先順着一個方向將其拉開,然後一把扯下,最後還得留兩三片用於纏繞在掛玉米的鐵絲上。我們十多個人搬來各種板凳圍坐在車上堆積如山的玉米棒子邊,邊聊天邊幹活,陣勢着實不小。過程中時不時還能發現一些發育不良的「禿頭」棒子。最誇張是剝開一看,光禿禿的棒子上只有一顆巨大的玉米粒,敢情這位大塊頭把僅剩的營養全部吸到自己身上了。老李幹活依舊是最卷的那個,尋思着各種提高效率的方法,這讓坐在邊上的我壓力非常大。

不過我倒挺喜歡這種一羣人在夜色中圍坐在一起的感覺,邊幹活邊瞎聊。雖然早已忘記聊了啥,但時不時爆發出笑聲仍在腦海中迴盪。如此一來,重複的勞動也不覺無聊。隨着時間的推移,腳下的玉米棒子逐漸變身爲鋪滿地的一片片黃皮,我們的「包圍圈」也越來越小,最後終於大功告成。另一邊海波和幾個同學在屋後掛玉米,架着梯子,戴着頭燈,從「前線」運過來的玉米在此逐漸旋轉成一片金色的「森林」,真乃屋檐下的壯觀景象。

這麼多玉米短時間從地裏飛到屋檐下,工作量還真不小。鄉村生活,對城裏人來說,總帶有一種浪漫的想象。但融入自然,並不是輕鬆的事。村民們需要隨時關注天氣、作物的變化,需要運用各種智慧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像掰玉米、串玉米這樣的勞作,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體驗,對他們來說就是日常生活。習慣了城市便利性的人,若一下子扔到大自然中,實在是無比脆弱。

老李一直想找一天玩一玩生存遊戲,不帶喫的進山,靠板栗和野果爲生。當然,他的計劃最終沒有實現。我們也終於發現,山裏頭的智慧,屬實深不可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