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初立起舊事:縣丞疏請復皇妣不共戴天之仇,明孝宗如何處置?

作者:史遇春

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農曆八月二十二日,大明皇帝朱見深病逝,時年41歲。

農曆九月初六日,皇太子朱祐樘即位,是爲明孝宗。

朱祐樘執掌大柄沒過多久,就有縣丞上疏。

據《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三記載,這一上疏,在農曆九月二十一日,時新皇帝登基剛半月。

既然是縣丞上疏,那就先說一說縣丞。

縣丞。

在明代,縣丞爲知縣的佐貳官,職級爲正八品;

其職能是幫助知縣分擔縣政,掌管糧馬、巡捕之事;

另,明廷規定,凡編戶不及二十里的縣,不設置縣丞。

上文有“凡編戶不及二十里的縣”。

此處說所的“裏”,是基層行政單位。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朝廷下詔,天下府州縣編賦役黃冊,設置里長,以一百一十戶爲裏,推丁多者十人爲長,歲役里長一人,管攝一里之事;其餘百戶爲甲,每裏下分十甲,裏甲分上、中、下戶三等。

說完縣丞,再說當事縣丞其人。

這位向皇帝上疏的縣丞,名叫徐頊[xū]。

其時,徐頊是在山東的魚臺縣(今屬山東濟寧)任職。

關於徐頊上疏的內容,《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三有相關記載,其疏中所陳,大略如下:

“先母后之舊痛未伸,禮儀未稱,請議追諡遷葬,其萬貴妃戚屬萬喜等,罪大責微,請重行追究,盡沒入其財產。”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所記徐頊的上疏,雖然言辭簡短,但是,其中所含內容,卻很豐富,可詳析分列:

一、皇帝已經薨逝的生母,其舊有的冤恨,尚且沒有得到伸張;

二、此前,對皇帝生母所行的喪葬禮儀,與其子現爲皇帝的身份,是不相稱的;

三、請求朝廷開議,爲皇帝的生母追加諡號;

四、請朝廷根據皇帝的身份,對其生母進行改葬;

五、先帝萬貴妃的親戚屬從,在皇帝生母死亡一事之中,罪惡很大,但是懲處輕微;

六、請求對萬貴妃的親戚屬從,如萬喜等人,重新追究責任;

七、請求全部沒收萬貴妃親戚屬從的財產。

說完徐頊的上疏,按照一貫的行文模式,本當先論徐頊其人,然後根據其人,再來論定他上疏的初衷和用意。非常遺憾的是,關於徐頊其人,史料闕如。故而,無法用“知人論事”的方法來對此疏進行評定。

但是,僅就徐頊的上疏而言,只要簡單觀察、仔細思索,就會發現,其間可議者實在不少:

第一,新皇帝一上位,徐頊馬上就提出其生母死因不明一事,並請求朝廷將此事作爲重大犯行,立案查究,進行處理。不知道,徐頊這麼做,是爲了向新皇帝邀寵,還是他真的滿懷正義、滿腔忠直?

第二,皇帝生母的死因,密於宮闈,就連皇帝本人,也不一定可以斷言其間的準確情形,試問:身在宮廷之外的徐頊,他又是怎麼知道,這其中,會有加害之事存在呢?

第三,徐頊將矛頭對準先帝已經死去的萬貴妃,不知是他確知萬貴妃曾行加害新皇帝生母之事呢?還是他聽聞了坊間對萬貴妃其人不淑的傳聞?抑或,他是要藉此來打擊先帝遺存於今朝的萬貴妃的舊勢力呢?

第四,如果徐頊是以一貫之地滿懷正義、滿腔忠直,先帝朱見深在位時,萬貴妃其人其事,天下人當有耳聞,徐頊自然也不會例外。那麼,對於這些關於萬貴妃的傳聞,不知徐頊當時可曾上疏?可曾勸諫先帝,請求他遠離女色之蠱呢?

第五,皇帝生母死去,完全不是一日兩日之內纔剛剛發生的事情,從皇帝生母之死到皇帝繼位,這麼長的時間段之內,不知徐頊有沒有上疏,請求查證皇帝生母的死因呢?

第六,皇帝生母之葬,是否合乎禮儀,對此,在皇帝還不是皇帝之前,不知徐頊有沒有想到過這個事情?

……

這裏,之所以這麼較真地進行分析,目的,並不是要去苛責古人。但是,必須說明的是:

我不願意用惡意去懷疑徐頊的正義與忠直,同時,我也不願意因爲善意而放過人性的惡劣、政治的險惡。

話至此處,其實,可以說:

徐頊就是一面鏡子,在那個時代,他可以照見自己的內心,也可照見那個時代的人性。

徐頊就是一面鏡子,時至今朝,他仍然可以照見今人,照見今人的世故、趨附、鑽營邀寵、見縫插針,照見時下全部的人性。

看完徐頊這面鏡子之後:

我們不可以,一面譏笑古人,一面放縱自我;

我們不能夠,一邊苛責古人,一邊自我墮落!

關於徐頊的上疏,要說的,基本說完。

(本篇結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