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初立起旧事:县丞疏请复皇妣不共戴天之仇,明孝宗如何处置?

作者:史遇春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大明皇帝朱见深病逝,时年41岁。

农历九月初六日,皇太子朱祐樘即位,是为明孝宗。

朱祐樘执掌大柄没过多久,就有县丞上疏。

据《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记载,这一上疏,在农历九月二十一日,时新皇帝登基刚半月。

既然是县丞上疏,那就先说一说县丞。

县丞。

在明代,县丞为知县的佐贰官,职级为正八品;

其职能是帮助知县分担县政,掌管粮马、巡捕之事;

另,明廷规定,凡编户不及二十里的县,不设置县丞。

上文有“凡编户不及二十里的县”。

此处说所的“里”,是基层行政单位。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朝廷下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设置里长,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多者十人为长,岁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之事;其余百户为甲,每里下分十甲,里甲分上、中、下户三等。

说完县丞,再说当事县丞其人。

这位向皇帝上疏的县丞,名叫徐顼[xū]。

其时,徐顼是在山东的鱼台县(今属山东济宁)任职。

关于徐顼上疏的内容,《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有相关记载,其疏中所陈,大略如下:

“先母后之旧痛未伸,礼仪未称,请议追谥迁葬,其万贵妃戚属万喜等,罪大责微,请重行追究,尽没入其财产。”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所记徐顼的上疏,虽然言辞简短,但是,其中所含内容,却很丰富,可详析分列:

一、皇帝已经薨逝的生母,其旧有的冤恨,尚且没有得到伸张;

二、此前,对皇帝生母所行的丧葬礼仪,与其子现为皇帝的身份,是不相称的;

三、请求朝廷开议,为皇帝的生母追加谥号;

四、请朝廷根据皇帝的身份,对其生母进行改葬;

五、先帝万贵妃的亲戚属从,在皇帝生母死亡一事之中,罪恶很大,但是惩处轻微;

六、请求对万贵妃的亲戚属从,如万喜等人,重新追究责任;

七、请求全部没收万贵妃亲戚属从的财产。

说完徐顼的上疏,按照一贯的行文模式,本当先论徐顼其人,然后根据其人,再来论定他上疏的初衷和用意。非常遗憾的是,关于徐顼其人,史料阙如。故而,无法用“知人论事”的方法来对此疏进行评定。

但是,仅就徐顼的上疏而言,只要简单观察、仔细思索,就会发现,其间可议者实在不少:

第一,新皇帝一上位,徐顼马上就提出其生母死因不明一事,并请求朝廷将此事作为重大犯行,立案查究,进行处理。不知道,徐顼这么做,是为了向新皇帝邀宠,还是他真的满怀正义、满腔忠直?

第二,皇帝生母的死因,密于宫闱,就连皇帝本人,也不一定可以断言其间的准确情形,试问:身在宫廷之外的徐顼,他又是怎么知道,这其中,会有加害之事存在呢?

第三,徐顼将矛头对准先帝已经死去的万贵妃,不知是他确知万贵妃曾行加害新皇帝生母之事呢?还是他听闻了坊间对万贵妃其人不淑的传闻?抑或,他是要借此来打击先帝遗存于今朝的万贵妃的旧势力呢?

第四,如果徐顼是以一贯之地满怀正义、满腔忠直,先帝朱见深在位时,万贵妃其人其事,天下人当有耳闻,徐顼自然也不会例外。那么,对于这些关于万贵妃的传闻,不知徐顼当时可曾上疏?可曾劝谏先帝,请求他远离女色之蛊呢?

第五,皇帝生母死去,完全不是一日两日之内才刚刚发生的事情,从皇帝生母之死到皇帝继位,这么长的时间段之内,不知徐顼有没有上疏,请求查证皇帝生母的死因呢?

第六,皇帝生母之葬,是否合乎礼仪,对此,在皇帝还不是皇帝之前,不知徐顼有没有想到过这个事情?

……

这里,之所以这么较真地进行分析,目的,并不是要去苛责古人。但是,必须说明的是:

我不愿意用恶意去怀疑徐顼的正义与忠直,同时,我也不愿意因为善意而放过人性的恶劣、政治的险恶。

话至此处,其实,可以说:

徐顼就是一面镜子,在那个时代,他可以照见自己的内心,也可照见那个时代的人性。

徐顼就是一面镜子,时至今朝,他仍然可以照见今人,照见今人的世故、趋附、钻营邀宠、见缝插针,照见时下全部的人性。

看完徐顼这面镜子之后:

我们不可以,一面讥笑古人,一面放纵自我;

我们不能够,一边苛责古人,一边自我堕落!

关于徐顼的上疏,要说的,基本说完。

(本篇结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