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磨炼自己,由思抵达诗——读窦桂梅老师专著有感2

窦老师的书上金句很多,而且文笔优美,结构清晰,读起来特别流畅,几个小时就将整本书读完。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但,如何将这教育的理想结成教育的成果?如果“运思”的过程就是“由思抵达诗意栖居”,而抵达的过程七七啊就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关键,也是问哈积淀为人格的保证。

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外壳,它本身也包含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课堂教学生态,是学生获得精神觉醒,在感受和表达中获得思想与情感升华的过程。教师的备课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过程——解读与教学的真正价值也同时由此实现。

课堂上呈现的过程,是走进教材本身,悉心倾听文本的“规定性”,给作者以最大限度的人格尊重;然后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教材与时代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探知新的生活走向;最后回归“自我”,思考教材的学习与自我的关系,通过阐发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体现人为之人应有的自尊的过程。

“问题不在于教材和课本是什么,而在于教师把握它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在学生心中我们就会像孔子一样获得一种真诚的尊重与敬爱。”教材的“备课”功夫,是制约教学高度的“瓶颈”,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志。教学前进的力量,是来自于“我你对话”所达成的最具有生命活力、人文情怀和文化远见的“备课”。而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苦苦追寻的教学境界。

全书中有一节“痛而后快地成长”,看了特别让人有感触。“有的评课不是真正帮助你,而是批判,甚至是否定。面对公开课后各种声音的打击,你心中要的是坚定,而不仅仅是坚强。一次次被挑剔、被指摘的画面,必须成为你刻骨铭心但又永远珍藏的经历。只有从痛苦中获得思想,我们才不会忘记。如此,才让我学会了把批判和奋斗视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变得拿得起也放得下。不怨天,不尤人,一心向前,是非功过由他人评说。如此,你就会觉得,因课堂探索带来的痛苦,是上帝给你的一副良药,会让你渐渐深邃,和欢乐一样,增强了生命的韧性。”

让公开课成为你的生活世界,即便没人听课,也要让自己仿佛是站在公开课的讲台上,让自己教室的门永远向别人敞开。把每一堂课当作公开课来研究,随之而来的快乐是,学生真诚的爱戴——因为他们能真正分享到你的知识与精神的盛宴。他们敬重你,他们懂得你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心为他们准备的。

当你处于一次次的类似公开课的紧张和兴奋中时,当你开始精密计算课堂每一分钟的使用效率时,不待人夸,你自会感到这个“好”字带来的学生发展与自我个性的延展。于是慢慢地,你会自觉不自觉地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经得起推敲,你的每一次教学都因成就了为师的专业尊严,而变成了一种回味与享受。

公开课能说上就上,并且精彩纷呈、游刃有余,这说明上课的老师功夫在公开课之外,日常教学中一定堂堂都是公开课。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68篇,1114字数,共累计121114字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