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方面看Web3基礎設施現狀

2014年,Polkadot創始人Gavin Wood創造了“Web 3.0”(以下簡寫成Web3)這個詞條,並在一系列文章中對Web2時代的互聯網經濟模型予以“控訴”,諸如“互聯網就像是個巨嬰,還沒長大就已經衰老”,“互聯網巨頭本身或許沒有惡意,但同時他們也沒有仁慈與原則,他們利用我們的忠誠賺錢,卻在自己不方便時切斷聯繫”。

7年前,也許在這些言論時顯得過於前衛,但放在2021年的當下就顯得極有現實意義,一方面全球各大互聯網公司增長乏力,另一方面,在區塊鏈技術加持下,存儲、域名、支付、社交通訊、內容平臺這些Web2時代的構成要素均能夠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呈現,即便目前來看這些項目仍然極不友好,甚至使用成本還太高。

Web2正在被初具規模的Web3取代,這是時代大勢。

在Web3中,支付工具有Metamask,域名系統有ENS與TNS,存儲工作由Filecoin與Arweave完成,內容分發在Mirror等內容平臺,去中心化社交工具有Telegram與Discord,可以認爲Web3已經初具形態。

以Metamask爲代表的支付工具

在去中心化支付領域,應用可分爲廣義與狹義,狹義應用包括最知名的Metamask、Polkadot{.js}、Ronin Wallet、imToken等專注於支付的工具,廣義應用是一切支持鏈上支付功能的基礎設施,包括各類比特幣以太坊加密錢包,Layer 2平臺與Layer 1公鏈之間的“橋”,甚至包括中心化平臺之間的轉賬窗口。

這其中最具革命性的當屬Metamask這樣的應用。MetaMask被譽爲世界上最優秀最好用的以太坊開源錢包,能夠幫助投資者輕鬆簡便地管理自己的以太坊資產。使用MetaMask無需下載客戶端,只需要添加至瀏覽器擴展程序即可使用。

根據MetaMask母公司ConsenSys今年10月份報告,MetaMask錢包在8月份的活躍用戶數量超過了1000萬,達到了10,354,279名,相比一年前增加了19倍。截止2021年8月,使用MetaMask最多的前8個國家爲菲律賓、美國、越南、英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也就是說,幾乎所有加密資產活躍交易者幾乎都是MetaMask錢包的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ConsenSys是由以太坊聯合創始人Joseph Lubin創辦,被譽爲區塊鏈巨頭“三大支柱”之一,ConsenSys成立多年來孵化了50多個有助於以太坊生態成長的知名項目,涵蓋核心集成組件、服務、開發人員工具、基礎設施項目、B2C dapps、企業解決方案、多平臺的應用程序等等。同時通過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互聯網巨頭等建立親密的合作關係,將以太坊推向主流世界。另外兩大支柱分別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與被稱爲區塊鏈界麥肯錫的諮詢業務。

在DeFi與NFT浪潮中,Metamask搶佔先機,憑藉其出色的功能迅速佔領各大瀏覽器,成爲網頁支付最方便的工具。

回顧MetaMask發展歷程。

2019年是以太坊生態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DeFi初具雛形,以太坊網絡新增Dapp達到520多個、新增賬戶數突破2000多萬、新增活躍地址40多萬。與此同時,NFT、DAO等2021年爆紅概念也2019年埋下伏筆,以太坊生態的繁榮促進了MetaMask的發展,根據公開數據,僅在2019年,MetaMask的用戶數就突破了130萬。

2020年是DeFi開花結果的一年,隨着COMP代幣一夜暴漲,“交易即挖礦”迅速出圈,屬於DeFi的時代正式掀開帷幕,DeFi協議中鎖倉金額從2020年初的7億美元增加到12月的150億美元,2020年10月份,MetaMask網頁版和移動端的月活突破了100萬,與2019年的264,000相比,月活同比增長超過了400%。

截止目前,DeFi協議金額高達千億美金,MetaMask活躍用戶數量超過了1000萬。

可以說,MetaMask是以太坊生態繁榮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Web2向Web3轉型中的助力者,畢竟只需在現有網頁上“輕輕一點”就能突破Web2的包圍,進入Web3世界。

去中心化存儲與域名系統

Web2時代,海量用戶的線上足跡和作品所形成的巨量數據被存儲在谷歌、阿里、騰訊等巨頭的中心化服務器中,Web2世界創造了一個難以置信的數據王國。

Web3時代這些數據又該如何保存?如何保證這數據王國所依賴的是一個可靠穩定安全的數據存儲網絡?而元宇宙世界被貨幣化的虛擬物品如果持續保存在中心化服務器中,元數據必將面臨失效或被篡改的危險,一旦類似事件發生,元宇宙將失去其存在的必要與價值。

因此,基於IPFS的Filecoin、Arweave與Storj等去中心化存儲項目成爲必要。IPFS開創性地引入了激勵層Filecoin以確保數據在約定期限內的可靠存儲,而Arweave通過技術創新以期實現數據在鏈上的永久保存,做到了“像保存雲文檔一樣保存數據”,Storj則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基於區塊鏈的分佈式雲存儲系統,它能保證任何時候對用戶上傳到區塊鏈的內容進行加密。

以基於IPFS的Filecoin爲例。

首先來看IFPS,該項目是2015年提出的中心化存儲方案,Filecoin則是IPFS的激勵層,通過通證激勵機制以確保文件在約定期限內的可靠存儲。Filecoin允許任何個體利用空閒的硬盤空間和帶寬在公開市場上提供數據存儲和檢索服務,將未用硬盤容量貨幣化,並通過PoRep(複製證明)和 Post(時空證明)來保證礦工真實存儲文件的情況,用戶通過發佈訂單尋找合適的存儲礦工,數據加密並分割後發送至礦工,礦工將該信息添加至存儲區塊進行存儲並持續證明其工作以獲得獎勵。以上是其工作原理。

想象一下,你在OpenSea購買的價值40萬美金的CryptoPunks,如果是存儲在任何一箇中心化服務器中,你會安心嗎?

顯然,去中心化存儲的發展是Web3時代到來之前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關於域名。

衆所周知,域名是互聯網上的私有主頁,是個人與企業完全控制的“在線房地產”,域名可以是虛構的,也可以是透明的描述,可用於從個人博客到跨國公司的公共網站的所有內容。域名可以很小,是個人作品的彙總集合,也可以是每天訪問量數以百萬計的購物網站與社交媒體。

不過,在Web2時代,一切都運行在中心化網絡之上,即便對某域名存在所有權,該域名依然被保存在中心化服務器上,易受人爲控制。

ENS與TNS這類去中心化域名系統的出現,將改變這一現狀。

ENS,是Ethereum Name Service的縮寫,中文名字叫“以太坊域名服務”,是一個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可擴展,分佈式和開放式命名系統,主要服務於人類可讀的映射名稱。ENS將人類可讀的名稱,比如tb.eth映射到機器可讀的標識符,具有讀取以太坊地址,內容哈希和元數據的功能的功能。TNS是Terra Name Service的縮寫,是一個基於Terra區塊鏈的可擴展、分佈式和開放式命名系統,功能上與ENS類似。

那麼,中心化域名與去中心化域名有哪些區別?

以ENS爲例,在一定程度上,ENS與DNS的定位非常相似,作用幾乎相同,只不過DNS是把域名解析爲IP地址,而ENS是把.eth域名解析爲以太坊地址。與DNS不同的是,ENS更加去中心化,ENS主要包括兩個組件:註冊表和解析器。ENS的註冊表是一個智能合約,該合約維護所有域名和子域名列表;而解析器則負責將域名轉換爲地址。當下ENS僅僅支持數字貨幣地址的解析,難以連接傳統的信息互聯網和區塊鏈底層。

此外,ENS是把.eth域名解析爲以太坊地址,鏈上轉賬,只需要一個.eth域名即可,以太坊地址將被大幅簡化。

簡而言之,去中心化域名服務系統是建立在以太坊與Terra這樣的去中心化區塊鏈底層協議上的,域名所有權絕對化,還能極大降低收款地址的複雜性,爲Web3的到來奠定基礎。

內容平臺與去中心化社交工具

我們在描述互聯網對這個世界影響時,“互聯網把全世界燙平了”這段話恐怕是最爲貼切的表述,互聯網讓全世界變成地球村,人們可以無限獲取和向任何人即時發送免費信息,不過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原創內容變得廉價,在複製黏貼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的時候,版權就難以得到保證,於是快餐式文化成爲主流。

不過,區塊鏈的到來讓稀缺與價值迴歸,版權有希望以“哈希”“祕鑰”的形式存在,內容也能夠被保存在Filecoin、Arweave與Storj等開源的去中心化存儲項目中。

以近期上線的內容平臺Mirror爲例,該項目自一開始就集成了加密原生貨幣,並通過綁定數字身份讓創作者擁有更多控制和所有權。這些特性讓Mirror自誕生起就擁有很多互聯網應用所缺乏的數字原生信息載體的多重屬性,包括可編程性、互操作性、可組合性、病毒傳播性和可轉移性,進而實現其價值交換的可能。

就內容交互形式而言,Mirror算得上是Web3的原生應用。

例如在內容存儲方面,Mirror使用了去中心化數據存儲協議Arweave存儲數據,實現了永久存儲,包括創作者發佈的內容及其所有相關更改、驗證作者身份真實性所需的所有信息。在數據存儲費用方面,就筆者體驗來看,目前用戶可以以幾乎免費的方式(實際上需要支付價值不到0.001美元的AR代幣,可以忽略不計)上傳文字、圖片信息,一旦上傳就會被永久保存在Arweave中。

此外,Mirror還集成了去中心化域名服務ENS實現創作者確權,每一個作者博客域名都可以綁定自己的ENS域名,並生成一個由ENS域名打頭的mirror.xyz子域名作爲自己內容發佈平臺主頁。

內容發佈後由用戶使用密鑰簽名確認,因此Mirror上發佈的每一篇內容都有著作權聲明,以證明某個條目的所有權。此外,創作的內容還會引發評論,即用戶生成的內容。

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Mirror的原生Web3內容發佈平臺。

關於去中心化社交工具。

雖然Telegram具備去中心化社交應用的大部分屬性,例如Telegram採用端對端加密,所有內容不會通過其服務器,它的私密聊天功能可以在用戶退出登錄時自動刪除聊天記錄。這些特點使得Telegram搖身一變成爲幣圈最受歡迎的通訊工具之一。

但是,2019年10月,SEC責令Telegram停止銷售其加密貨幣(名爲Gram),意味着Telegram失去了Web3“去中心化自治”的關鍵屬性,不能稱之爲原生的Web3應用。

站在當下,可以認爲Web3已初具形態,相信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Web3帝國的所有版圖都將被補上。

就像Gavin Wood在《我們爲什麼需要Web 3.0》中所描述的那樣,隨着技術的成熟,傳統企業不可避免地會放慢創新速度,將產品視爲搖錢樹(例如微軟),Web3.0的優勢將不斷增強,與城市和國家禁止優步、Airbnb、Grindr和維基百科一樣,Web3.0不可能遭到禁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