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目标一:搞好学习 【455】

培养学习习惯,最终目标即大目标是把学习搞好,在实现大目标的过程中,每个习惯都是一个小目标,一个一个小目标促成大目标。

有个孩子,读小学四年级,是优等生,写作文却没被老师当成范文读过,他不甘心。在妈妈的引导下,他给自己加码,每个月读一本书,每天抄写一段经典文字。作文课上认真听,琢磨构思、布局,养成习惯,一年以后,收获来了,作文不但晋升范文,还被老师推荐到报纸上发表!

在学习上,一个孩子拥有的好习惯越多,学习成绩越好,从学习中获得的快乐越多,学习积极性越高,越乐于学习,越能养成更多好习惯,越能把学习搞好。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要量力而行,过于着急,几个习惯一起来,孩子可能从心理上产生排斥,往往不见效果。

有位妈妈说,儿子读一年级了,放学前,我就把奶和水果准备好了,回家吃完,差不多下午5点钟,开始写作业。半年过去了,孩子还是不能按时写作业、预习、复习功课、阅读。常常是写完作业就玩去了,其他的事情能拖就拖,有时还会忘记写作业。这个孩子之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于妈妈给孩子安排的任务太多了。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又要求这组家庭主妇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与此同时,又派人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这就是登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过高的目标可能会吓到孩子。

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从最简单、最基本的一项入手,孩子接受度高,轻轻松松就能养成。每养成一个习惯,孩子的意志品质就会获得提升,更利于养成下一个习惯。

孩子上学后,我们先培养一个习惯,就是放学后按时写作业。千万不要认为这件事情简单,试想,对于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讲,放下玩的愿望专心写作业,一点都不容易。做到一次,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功,坚持下来养成了习惯,就具有了很强的自我约束力。

按时写作业的习惯,不仅仅包括不要父母提醒就能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还包括书写是否认真、准确率是否高、写完是否检查、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遇到难题能否坚持、写完是否检查、做过的题目是否记得住等。这一切,需要我们通过观察来引导,当孩子养成这些习惯后,定能做出高质量的作业,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低吗?

有了一定自控力的孩子,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也就容易了。惊喜还不止于此,他们甚至能够自创一些适应自己的学习习惯。比如,哪一科较差,坚持每天多复习20分钟;字写得不好看,每天练字一篇;等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