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被父母善待的女孩,後來都怎麼樣了? 01. 02. 03.

作者:逗逗



記錄一位女孩的成長故事。

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看到:作爲女孩子,真的希望父母能看到她們,哪怕不能做到和哥哥弟弟一視同仁,也請不要折斷她們的翅膀。


01.

我不是留守兒童,但我跟父母之間的感情裂縫,大概這輩子都不會得到修復了。

如果可以,我真不想做他們的孩子,特別是我的媽媽。

說來有點心酸,我第一次穿胸罩,是上大學的時候,我宿舍的同學帶我去買的。

在青春明媚的年紀裏,我這麼寒酸的穿着,以致於她們暗地裏在討論我是不是父母抱養來的孩子,是不是被虧待了。


我媽媽從來沒給我什麼溫情,她是女人,但她重男輕女,我差點沒機會讀大學,所遭遇的不公,皆是由她造成的。

因爲她覺得,女孩讀書浪費錢,還不如早早去打工賺錢補貼家用,反正以後是要嫁人的。


我甚至不敢告訴她,我被鄰居熟人猥褻過……

我小學沒發育的時候,鄰居是一個離異的中年男人,他有好幾次摸我的敏感部位,還捏。

但是我當時沒有覺得怎麼樣,長大了我就不敢去他們家了,也不敢告訴我媽。

因爲我媽說:“人家還不是因爲自己沒孩子才喜歡你!別以爲自己很金貴!”

直到現在,我只要一想到當時的場景就很難受,曾經有過輕生的念頭。

但,我沒有告訴任何人。

自己的傷口藏起來,也許會比被別人撒鹽要好一些。

沒人能保護,也沒人能幫助。


02.

仔細想想,我生下來後,我媽除了餵奶,其他都是我爸照顧我。

我剛上小學早上餓,都是喊我爸起來給我做飯,從來沒有任何事喊過她。

沒衣服穿,就自己在衣櫃裏找,不管是誰的,能穿上就行。

過得還不如班上家裏只種田的女孩子,至少她們冬天有棉襖穿。

他們的父母,比我家沒錢,但,父母只要有一口飯喫,就有她們一碗湯喝。


我曾渴望有一條屬於自己的新裙子。

我曾渴望能在生日那天,喫到一口生日蛋糕。

慢慢地,這種期盼的心,冷淡了,絕望了。

我已經知道自己無法從這個家庭中,得到父母的愛。

長大後,我拼了命地想離開這個不屬於自己的家。


房子不等同於就是家。

冷冰冰的房子,只是一座由鋼筋水泥混凝土砌成的建築物,那不是家。

家,應該是萬家燈火裏,想起那盞爲自己亮着的燈,心裏便驀地升起強烈的歸屬感與寧靜感。


03.

電影《人生密密縫》曾經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其中有一個細節,平淡,卻把母愛演繹得淋漓盡致。

男主角在學生時代就發現自己想成爲女兒身,意外的是,母親知道後,沒有任何反對,還很支持她,並送了一套內衣親手爲她帶上。


什麼是尊重,什麼是理解,這位母親的行爲,完美詮釋了。

她用實際行動,保護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心理,讓孩子意識到他是被愛的,跟性別無關,無論他是男生還是最終變成女生,“我媽媽不會嫌棄我,我媽媽是愛我的”。


媽媽對孩子的愛,是沒有設置條件的,也沒有門檻的。

並不是要求孩子成爲一個格外優秀的人,孩子才值得被愛。


在豆瓣評論區,點贊第一的內容,讓人淚目。

@王大根說:

今天看的兩部日本電影有一個共同的微小淚點:

《聖之青春》裏男主得了絕症但不想做手術的時候,母親和他說的是“對不起,是我沒能給你一具健康的身體”,而不是“你這不孝子”;

《人生密密縫》裏男主想做女人的時候,母親說的也是“對不起,是我沒能給你生出胸部”。



所謂愛,本就不該分什麼年齡、性別,愛皆平等,從無對錯之分。

父母可以不喜歡孩子,也請別傷害孩子。


否則啊,可能如電影《何以爲家》的臺詞所說:

“我想起訴我父母”

-“爲什麼要起訴父母”

-“因爲生了我”。



-END-

作者:逗逗,專注研究兩性婚姻。

聲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私聊逗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