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唠叨一番


大概自打手机进入了人们生活,成了你我的“最亲近者”,估摸许多人便有了与笔者一样很是“专一”的习惯,那就是每天从睡梦中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摸过手机,看看其显示在屏幕里的信息。明明知道那些絮絮叨叨跟渺小的自己没什么直接关系,但还是忍不住瞭一眼。一瞭再瞭,久而成“顾惯”,这一百多斤的大活人便不知不觉成了手机的小跟班儿,小屁虫儿,被呼来喝去而不自觉。与此同时呢,窗外严苛的现实生活倒虚化成了一扇看风景的窗口。如此一来,不知不觉间,自个儿这一辈子也就萎缩为一个越来越最没有存在感的小小蝼蚁。

呵呵,赶快打住,人渐老,嘴愈碎,爱唠叨,毛病。

今早——严格说,依然中午了——自手机屏幕了获得的信息之一是——曾因《成吉思汗》而斩获金马奖影帝的著名演员图们因食道癌不治而故世。

影帝?说来真有些惭愧,不是人家演技不好或知名度不高,而是自家至少也有六七年没看过电影了,实在是个少见多怪的土老帽——反正,对这个叫“图们”的演员真是一无所知。

眼下的笔者,别说倒电影院看电影,即便窝在家中客厅里看电视剧都极少极少,早已没了那份闲情逸致。这么说吧,《成吉思汗》嘛时拍的,收视率如何等等一点不知也不想去知道 。倒是“涂们”这个名字让手机主人——也就是此刻鼓捣本小文的这厮——多望见了两眼。为嘛?盖“们”在汉语里,最固定也最常见是出现在名词或代词后,作为助词,表示复数。如:我们,她们、同胞们,孩子们等等。这下倒好,冷不丁出现在名字里。做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的笔者估计,如果只是“涂们”二字而无前后连缀及其它参考的话,大多数人要将“涂们”二字解读为一个人名字怕是很难的——像笔者刹那间脑海里出现的一丝怀疑便是:莫非是“图们(江)”的笔误?

随便翻翻“百度”,便可知人们如今取名字的讲究和忌讳可谓多多,左右都是说道。外国文化咱不太了解,不敢瞎论;而在中文语境和文化系统里呢,你要取给自家或他人取给名字,那首先得“像”个传统的名字——倘然过于古怪离奇或违拗传统习惯呢,就可能产生些误会。比如笔者的一个同学姓李,生了第一个孩子时,不顾妻子反对坚持给孩子取名“李子树”。哈,一棵树,倒是很诗意。蛮有当时样板戏里“泰山顶上一青松”的感觉。但此“树”成长过程里的误会很是有可能的,明显是可以预见的也的的确确因此弄出来些麻烦。当然麻烦自然也大不到哪去,只一个学生嘛;而此后进入社会,滋生些更大些的误会其机率应该还是大了点。当初革命前辈萧楚女,出生于湖北汉阳县鹦鹉洲,系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理论家,原名萧树烈,又名萧秋,学名楚汝。当初在萧楚女为《新蜀报》的主笔时,开始使用“楚女”之名。于是不少男性年轻读者猜想“楚女”应该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同时再加上楚女文笔好,应该还是一位才女,故而没多久许多意在求爱的告白信就寄到了的《新蜀报》编辑部,弄得萧楚女颇为无奈,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再持续下去,于是就只好在报上自我澄清:“本报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且身材高大、皮肤黑、并有麻子之大汉也。”此一登报,方渐渐解除了以前的那种尴尬的误会。

总而言之,汉语里的姓名文化系涉及汉字学,文学,美学,书法和传统文化等多个学科的庞杂体系,最基本的要求是字音(听觉效果)要好,字形好,字意好,还不能太过生僻,没有通假字和易发生错认的其它汉字。总的原则是,响亮,顺口,易记和引发好的联想。生僻字、拗口字、多音字、贬义字、(表意)粗俗等不适合名称用的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