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家》原著:劉小敏和金波離婚的真相,藏在金波的飲食習慣裏

注:本文根據《小敏家》原著小說創作,圖片源於《小敏家》電視劇。

劉小敏說,和金波的婚姻,是她前半生唯一的敗筆。

金波年輕時,也曾是一表人才,家境殷實,父親是廠長,母親是婦女主任,嫁進這樣的家庭,多少姑娘羨慕劉小敏。

但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劉小敏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金波結婚生子後,才意識到了自己嫁錯了人。

生下了兒子金家駿,這個三口之家在劉小敏眼中,也算平淡安穩的,但金波不知足,背地裏出軌了女同事。

看清了金波的惡劣行爲,劉小敏忍無可忍,果斷離婚。

以劉小敏當時的條件,離婚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她學歷一般,孃家也幫不上忙,離婚意味着她要獨立謀生,從頭再來。

但劉小敏沒有猶豫,拼死也要離開金波。

離婚後劉小敏孤身北上,毅然求學進修,通過考試拿到了醫師資格,留在北京做了鍼灸醫生,《小敏家》原著裏寫道:

“小敏刻苦,拜了老師,傳承中國傳統醫術,這十多年,她還學習英語,口語流利,所以還去印尼、法國交流過,如今在醫院,是鍼灸科的副主任醫師。口碑很好,每日問診者絡繹不絕。”

劉小敏在事業上是成功的,但和金波那段失敗的婚姻,對她打擊不小,以至於後來她遇到了情投意合的戀人陳卓,也不敢輕易再次踏進婚姻的“圍城”。

然而劉小敏和金波離婚,受傷害最深的,不是兩個當事人,而是他們的兒子金家駿。

劉小敏離開家鄉後,金家駿長期跟隨奶奶和爸爸一起生活,和媽媽很是疏遠,母子兩人見面客客氣氣的,金家駿還做兼職掙錢要還劉小敏學費。

金家駿的早熟和懂事,正是劉小敏和金波婚姻不幸福的佐證。

金家駿考上了北京的大學,金波也來到北京打工,一家三口再次“團圓”,金波表達出了想和劉小敏復婚的意願,劉小敏早就有了更出色的男朋友陳卓,斷然是不會回頭的。

就算沒有陳卓,劉小敏也不可能再選擇金波。

讀了《小敏家》原著頓悟,劉小敏之所以堅決離開金波,金波出軌只是導火索,兩人的婚姻其實早就有名無實了。

金波的真實品性,比出軌更讓劉小敏失望,繼續和這樣的男人生活在一起,是溫水煮青蛙,劉小敏的整個人生,都險些被金波毀掉。

不思進取

金父是廠長,金母是婦女主任,這樣的家庭,如果金波不出格,衣食無憂是完全沒問題的,但金波愣是“作死”,做了敗家子。

金父去世,廠子被收購後,金波成了無業遊民,沒工作,沒媳婦,淪落到了社會底層。《小敏家》原著裏寫道:

“金波進廠,以爲能端一輩子鐵飯碗,先是到一線,嫌辛苦,後來下科室,業務不行,再後來去保衛科,要提,老爹偏去世,家道中落,但沒想到四十好幾,生計成問題。”

一個從小習慣了依賴父母的公子哥,根本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他的懶惰和不思進取,是劉小敏最看不上的。

父親在的時候,金波啃老;父親離世後,金波開始啃小。

兒子金家駿,剛考上大學,就要暑假打工,帶金波改善生活。

金波自己墮落還不行,他還要帶着家人一起,妻子的上進,在他看來,是不懂情趣,沒有女人味兒。

劉小敏外出學習,金波對她頗有怨氣,他把自己出軌的原因,怪在了劉小敏頭上,他覺得是劉小敏和他“分居”,才導致了他“情不自禁”。

金波心想:“年輕時候血氣方剛,孰能熬得住,錯不全在他。”

金波心安理得啃老,劉小敏主張自力更生,可笑的是,金波還要看不慣劉小敏。

明明是自己對婚姻對家庭缺乏責任感,卻要怪劉小敏太努力生活,忽視了他的“性”需求。

而劉小敏,看清了金波的諸多缺點,仍然願意爲他託底;改變不了他的惰性,就自己勤奮進取,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她在爲全家的前途奔波,他卻揹着她與“徐娘半老”的女人苟且,金波的“原則性錯誤”,狠狠打了劉小敏的臉。劉小敏“捉姦”在牀,徹底粉碎了她對金波的信任。

金波這種男人,不值得劉小敏爲他付出。

最可怕的不是配偶能力不行,創造不出富裕生活;而是你心向陽光,努力往上走,他卻要隨時把你往下拽,千方百計阻撓你跨越階層。

如果劉小敏沒有果斷離婚,金波敗的,怕是要算上劉小敏的家。

慾壑難填

金波多次利用兒子金家駿,找前妻劉小敏要錢,因爲他需要賭資,他好賭。

金波的慾望,不止在“性”和“錢”上。

其實從他的飲食習慣裏,就能看出他慾壑難填的本質。

《小敏家》原著裏提到,金波來找劉小敏,兩人一起去喫飯,金波點的菜,又油又辣,全是重口味,金波喫得滿嘴油光,劉小敏看着眼前的油膩前夫,覺得反胃。

劉小敏對金波生理上的反應,只剩“噁心”二字。

金波當過兵,年輕的時候身材很好,論樣貌氣質,也曾是英俊的挺拔小夥;誰料人到中年,金波的外形一落千丈:

“如今成了棒槌型,中間大,兩頭窄,看上去有點滑稽,像是老家常見的蟲子油葫蘆”,差點讓劉小敏認不出來。

不良的生活習慣,摧毀了金波的樣貌,消耗了他的健康。

金波患上了慢性病,但仍然不懂得節制自己的慾望,愛喫油膩和辛辣的食物,書中提到他買滷肉和燒雞,並且爲了買腰花,跑了好幾個地方。

平時沒事的時候,就花生就酒,長期離不開酒。

身體已經亮了紅燈,卻仍然控制不住食慾的金波,很明顯是缺乏自制力,事實也的確如此,到北京後,金波換了好幾份工作,都幹不久,最後沒辦法又回了老家。

對待食物的態度,暴露了金波的本性。

得知劉小敏有了新歡,肚子裏又懷上了孩子,金波復婚的希望徹底破滅,但他仍然沒有放過劉小敏,得不到愛,他還能得到錢。

劉小敏是獨立女性,在北京買了房,金波虎視眈眈,打起了如意算盤。

金波請前丈母孃和小姨子喫飯,爲兒子金家駿爭取劉小敏名下的房子,他自作主張,提前點好了菜,全是他自己愛喫的——烤鴨,水煮肉片,辣椒炒肉。

金波,他永遠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

這頓飯,直接將金波的自私一覽無餘。

《小敏家》書中有一幕令人啼笑皆非,得知劉小敏的新對象陳卓開了公司,金波腆着臉非要讓陳卓給他安排個職位。

陳卓說互聯網公司,都是年輕人,沒有金波適合的崗位,金波不依不饒,威脅陳卓,陳卓顧及到劉小敏,便給了金波一個副總的閒職,金波滿足得到處炫耀。

陳卓納悶劉小敏當初爲何會看上金波,劉小敏只得說金波以前沒這麼不堪。

沒有真才實學,卻追求虛名,連金家駿也爲父親感到尷尬。

劉小敏和金波離婚的真相,藏在金波的飲食習慣裏。看清金波的貪慾和自私,劉小敏再也不可能接納他。

伴侶,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讀完《小敏家》原著頓悟:劉小敏拼死也要和金波離婚的真實隱情。

金波懶惰,貪婪,慾求不滿,有他自私的一面;積極進取,習慣爲家人奉獻的劉小敏,和金波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世界裏的人。

金波的“無賴”,讓前丈母孃和小姨子也很頭疼,金波到北京打工,還要在劉小捷那裏蹭喫蹭喝,不知羞恥地管前丈母孃叫媽,心軟的劉家母女三人,只得多次收留金波。

劉小敏逆襲成功後,金波顯然再也“夠不到”她;和劉小敏一樣性情溫和,並在事業上有追求的陳卓,纔是劉小敏的靈魂伴侶。

但就是這樣“一無是處”的金波,其實也有他可愛的地方,他幽默風趣,樂觀活泛,“結婚是看上眼,離婚是看走眼”,諸如此類的語錄,讓人拍手叫好。

他也做過很多感動人的事,比如劉小敏的生日,大家都忙得忘了,唯有金波還記得,他帶着蛋糕來找劉小敏,緩解了劉小敏心底的失落。

日子再落魄,金波也沒有丟下兒子金家駿,金家駿對金波這個親生父親有嫌棄,有不滿,但更多的,是愛,金家駿說:“你老了,我肯定會管你。”

這對父子的愛恨交織,正是平凡親情的真實寫照。

《小敏家》這本書裏,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都是普通的小人物,而且都是不斷在成長的。四十歲還“混”的金波,既不靠譜又貪得無厭,但他最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生活走上了正軌。

劉小敏和陳卓結成夫妻,金波糾纏未果後,機緣巧合之下,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原著裏提到,女方姓崔,四十歲出頭,河北鄉下人,因丈夫出軌離了婚,在北京打工,認識金波後,兩人一來二去,情投意合。

劉小敏看不上的金波,崔女士卻覺得他形象高大,果然愛情就是一物降一物。

崔姨雖然條件不怎麼好,但她活得通透明白,她知道自己和金波,沒有多大能耐,漂在北京不是長久之計,便勸金波回老家過踏實日子,她說:“平常日子平常過,平平淡淡纔是真。何況現在你不也做出事業了麼?弄了一家人家。這就是你的事業。”

《小敏家》原著裏寫道:“金波無言,這件事上,小崔有發言權。她願意跟他,他打心眼裏感激。人到中年,他又有了一個家。看着小崔日漸沉重的身子,金波也覺得是時候穩定下來。”

金波“改過自新”,帶着妻子回了老家,兩人又生了個女兒,劉小敏和金波,各自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事實證明,劉小敏離開金波,是最明智的抉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