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37:立秋了

“秋水卡惡鬼。”小時候,每逢立秋,總能聽到母親這樣告誡我們。立秋過後,秋水涼得可怕,從這句閩南諺語中可見一斑。大人們怕孩子們到小溪游泳着涼,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

孩子們本來是不信的,明明天氣還那麼熱,秋水怎麼可能比鬼還可怕呢?但經過觀察,溪水確實變了,由原來嘩啦啦的如沸水般充滿活力的樣子,變成了靜默的泛着清冽之光的樣子,放進手腳,能感覺到沁膚透骨的涼意,於是再也不敢隨意下溪游泳了。

等年齡稍大一些,能幫忙幹農活了,臨近立秋時就特別忙。夏天既要收夏稻,又要翻田播秋秧插地瓜,在這雙搶的季節中立秋是重要的節點。常聽父母說:“插秧過立秋,顆粒都無收。”只要是立秋過後插的秧苗,稻子不結實,秋收總是秕穀多;只要是立秋過後插的地瓜藤,地瓜也一樣結果少,個頭小。於是,立秋前一週,農村的田間地頭掀起了一幅幅熱火朝天的勞作場景,到處傳來犁田耙地的“哈嘿——”“哈嘿——”聲。此時,互幫互助是尋常事。由於父母種的田多,勞力又少,裏裏外外的親戚,特別是外婆、小姨、表弟和叔叔們,總會不時地來我們家幫忙插秧或壘壟畦,種地瓜。夏天午後長,我一邊曬稻穀,一邊煮着一些綠豆粥或紅糖粥,用提籃提到田裏,讓大家補充補充水分。看着大家彎腰低頭,揮汗如雨,辛勤耕耘的情形,我心裏充滿着感激。經過家人和親戚們千辛萬苦的勞作後,終於在立秋前一天完成了播種的任務。父母親也鬆了一口氣。

幹好了農活,迎來了立秋,我們那邊的風俗是要喫湯圓的。搓湯圓的糯米要用當季的新米,往往穀子一曬乾沒來得及進倉,就要挑一些去碾殼。立秋前一天,碾完的糯米洗淨浸泡後,先得碾成米槳,用紗布過濾,壓實,米漿凝結後硬硬的,缺乏黏性,於是母親站在簸箕前,抓着硬硬的米漿反覆地揉、捏、攪、拌、搓,直至彈性十足後,全家齊上手,從米團中拉出長條,再掐斷成小塊狀,便開始搓成圓形了。大人搓出的湯圓,圓潤飽滿如白玉象棋子,而小孩子搓出的湯圓,則如一粒粒跳珠,又如白玉圍棋子,一塊兒擺在簸箕上,大小錯落,別有趣味。放着風乾後,第二天一大早,水開後,湯圓下鍋,再煮開後,撒上一些紅糖攪拌,等湯圓上浮後就可以上盤了。祭拜神明後,大家裝上碗開吃了。若撒上炒熟的花生,糯米的韌勁、花生的香脆性、紅糖的甘甜,一起攪動味蕾,令人食慾大開,心裏還充滿着幸福的滿足感。母親在此時總會說:“夏種圓滿,秋收圓滿,一家大小,一年透冬都圓滿!”這大概是喫湯圓的意蘊吧!

喫完湯圓後,母親就把草蓆拿出去曬了。因爲要把竹蓆收起來了。入秋後,夜晚天氣變涼了。竹蓆的涼意越來越重,一躺下就有一股透心涼,若不換掉,不利於身體健康。於是,收起竹蓆,鋪上草蓆,就成了家鄉人在立秋要做的事,這也算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了。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立秋一來,農村人的衣食住行也得跟着調整,順應節氣的變化,遵循自然的規律,古往今來,概莫能外。就算在城市生活,人們不也得順應季節的變化,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纔能有更好的發展和作爲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