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精选集》| 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距离上一次读《鲁迅小说精选集》已经过去了4年。重新翻起尘封的纸张,我看到《呐喊》中已划有笔记,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内容是什么。可见我在当时那个人生阶段心浮气躁,毫无心志和坚持去仔细吟味一本有力量的书。

此番重读是在繁忙工作的间隙,读得有些慢,差不多花了两周时间。借由此篇记录下阅读感悟,想来以后再拾起便不会为今日囫囵吞枣而惭愧。

《鲁迅小说精选集》主要包括《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阅读本书,最大的触动,就是能够与那些沉寂在久远记忆和年少书本上的人物和故事重逢,比如闰土、祥林嫂、孔乙己、阿Q、涓生、子君......

《呐喊》——“吃人”的封建礼教

《呐喊》收录了鲁迅1918-1922年创作的14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包括大家所熟悉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一件小事》等,多是在深刻揭露旧社会的问题,讽刺味道很重,也显得最为激烈。

印象最深的是序言中,鲁迅和钱玄同的一段论辩:

鲁迅说:“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就死的悲哀。现在呢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个不幸的少数者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吗?”

钱玄同回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被钱怼服了,便答应他为《新青年》做文章,《狂人日记》应运而生,借“疯子”之口向吃人的封建礼教呐喊出“从来如此,便对么?

后来,许多人就这样被浑浑噩噩地“吃掉”了。比如寻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的华老栓夫妇。比如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倾尽全力却一无所获,被别人肆无忌惮嘲笑,毫无尊严地活在世上。比如践行精神胜利法则的阿Q,被别人压榨,毫无反手之力。比如少年的小小英雄闰土,长大后却活得卑躬屈膝,战战兢兢......

但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鲁迅《呐喊》

《彷徨》——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

《彷徨》收录的是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11篇短篇小说,包括《祝福》《在酒楼上》《伤逝》《弟兄》《离婚》等,体现其探索征途中的孤独和彷徨心情,描写了许多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呐喊》相比平和了许多。印象深刻的是《祝福》《在酒楼上》和《伤逝》三个短篇。

《祝福》描写一个知识分子“我”在回乡寄居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命运多舛的祥林嫂瘁死的悲剧。故事的悲惨不在于祥林嫂死了两任丈夫,狼吃了她的儿子,而在于周围人“吃”了祥林嫂。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她们吵闹。

《在酒楼上》讲的是“我”在曾经工作过的S城的一个酒楼上,偶遇旧友吕纬甫的故事。他们都曾是辛亥革命时期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都曾拥有激情澎湃的理想,如今却因革命的失败以及生活的无奈而落入沮丧和彷徨中的中年人。“我”坚持在寂寞和彷徨中前进、反抗;而吕纬甫却选择放弃前进,回归到世俗生活当中,萎靡困顿、意志消沉,让人生出许多同情。

《伤逝》中涓生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凭借一腔激情与亲友决裂组建了温馨的家庭,但爱情最终也未能“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最终以“伤”和“逝”结局。涓生为当局所辞,便生活无着生对子君的爱情也随之消减以至最后消失。而那个曾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子君,在家务和生计困顿之中日益暗淡起来,失去了爱情和希望。

《故事新编》——借古说今,从崇高至荒诞

《故事新编》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小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8篇。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恣意挥洒着对当时社会的针砭,充满了荒诞感和讽刺味。

比如《理水》中“自然人”与“文明人”的对立。禹和他的帮手以实地考察遵循自然规律的办法治水。而文化山上的学者和朝廷考察官员只会空谈和照搬,对现实并无改善,灾难来临的时候,飞机却向个别身份特殊的人投送面包。小说都以悲壮崇高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但均以滑稽无聊而告终,充满了荒诞意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