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小記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也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地尋找同類,最後卻成了最孤獨的一個。

有多少人是被這段話吸引而來,而讀完之後卻發現書中並未出現原句。

於是我的強迫症犯了,去網上尋覓了很久,最後得到了結論。這段話大概率是新書發佈後,莫言對“晚熟的人”的解讀,而非書中原話。

而在書裏,晚熟被詮釋成一種完全相反的,八面玲瓏又趨炎附勢的功利主義。

蔣二低聲道:哥,跟那些早熟的傻×不能含蓄啊,越直接越狗血他們越瘋狂!

“晚熟”本是一個言簡意賅的詞語,大多數人對它的理解是心理上成熟較晚,較慢。

但莫言暗諷反襯的手法下,“晚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名利和真情兩種截然不同的釋義同時出現在它的身上。

如果僅僅只是爲了反襯,依如那舞臺上的插科打諢,觀衆樂過議論聲自然會煙消雲散。

可它偏偏又非全無道理。

蔣二道,“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膽越來越小,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區別。”

小時候年少無知,有問題就問,不開心就哭,順心隨性,意氣風發,故而膽大。

長大後歷經風雨,謹言慎行,故作堅強,最後百鍊成鋼也好,泯於衆生也罷,終究世故了起來,故而膽小。

這是一種晚熟。

蔣二道,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過耳不忘、過目成誦、昏眼變明、禿頭生毛。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大器晚成的人,看起來很笨,其實很“精明”。

這裏的笨是癡不是愚,有些人善於面對當下,即便當下是失敗的。

老子說,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會在失敗幾次後而止步,或許有別的選擇,或許迫於外界壓力不得不放棄。從一而終的人終究是少數人。

這些人專注而堅韌,他們接受失敗,於是依舊前行,一路潛藏情志韜光養晦,待春風送走最後一絲寒意,待陽光融化第一塊冰塊兒,待河裏第一條魚兒越出水面。

當屬於自己的時令來臨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這是一種晚熟。

有人說,晚熟其實就是不想被過早定義人生,倒不如勇敢一些,向外探尋、向內求索,可以看無用的書,去做不一定有結果的事。

話說回來,晚熟終究還是要熟,我們終究要面對生活。

雖然如此,但我依然最愛結識不成熟的人,所以把最喜歡的話放在最後面。

當別人聰明伶俐時,他們依然懵懂;當別人權衡利弊時,他們一片赤誠。

哪怕是人到中年,仍舊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即便後來開竅了,也是被壞人催熟,被世道磨平了棱角。

如果你遇見這樣的人,請一定要好好珍惜。

如果可以,願我們永遠不要成熟,永遠好奇,永遠天真,永遠肆意的生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