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可以從胡瑋煒身上學到什麼呢?只是抓住機遇?

看了一些關於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的報道和寫她的文章,關於她的成功,很多人都是覺得因爲運氣好,偶然性太大了,沒什麼好值得效仿的,覺得她不過是剛好遇到了好時機,成功的抓住了機遇,所以,成功了,因此很多人都認爲我們要向胡瑋煒的學習地方是就是善於抓住風口能力。

可是,我覺得一味的去宣傳運氣和時機的重要性,有意思嗎?說了等於沒說一樣,並不能給人起到什麼實質上的幫助。雖然說運氣這種東西確實是很重要不假,一個人能不能成功,運氣確實是起到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過分的迷信運氣論,這和迷戀雞湯文又有什麼區別呢?遇到一些失敗者,一輩子都在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怪罪於運氣這種東西,總覺得是因爲自己命不好所以才那麼慘的,而不會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爲什麼會失敗,一味的認命,是可笑又可悲的。

那麼,現在我來說說,到底可以像胡瑋煒學習什麼,當然不是所謂善於抓住風口的能力,畢竟,機遇是很難把握的東西,還有,很多時候你真的不是因爲缺乏機遇才失敗的,而是你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抓住這個機遇,或是你沒有發現機遇的眼光。那麼,現在來看看胡瑋煒,到底是什麼樣的女人,到底憑什麼去抓住了這個機遇?

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從小就夢想自己可以成爲像法拉奇那樣的記者,無奈高考失利,但還是堅持夢想去了浙江的一所三流大學讀了新聞學專業,畢業以後,因爲喜歡汽車,就去做了汽車方面的新聞,這一做就是十年,沒有追求安穩去家鄉工作,而是追夢去了北京,並走南闖北的去了很多的地方。

在2013年的時候,她去了拉斯維加斯,看到很多車展,當時的她就預感未來汽車這一行業會發生很大變化。到了2104年7月的時候,就花了13萬多創業做了極客汽車的新媒體,但並不怎麼成功。在2014年的11月,她和一羣設計師、投資人交流的時候,說到做共享單車這一話題,可是,那些人卻又因爲怕這怕那的不敢嘗試,覺得困難重重,而她卻不怕失敗,抱着要麼成,要麼死的心去做了,結果成功了。當然,不止如此,更重要的是有貴人李斌等人願意傾聽她的想法,願意去出錢去投資這個產業,要不然她也不會做成此事。

試想,如果胡瑋煒是不喜歡汽車的人,沒有自己的想法,沒能力,不敢做,也不會成功的。所以說,她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她有一定能力的基礎之上的。在成功之前,已經在汽車這個行業做了十年,同時,幸運的遇到了願意幫她的貴人。所以,我們可以學習的是,她沒有盲目的去追求發大財這條路,而是一直都踏踏實實的做着自己喜歡的工作,雖然工資不高,卻也沒有爲了賺大錢改行。還有,如果她沒有去北京,自然也不會遇到那些人,也不會成功,她的成功也告訴了我們,去一線城市發展確實是更容易發生奇蹟。

說到她的成功,偶然性確實是很大不假,就像比爾蓋茨成爲世界首富是一樣的概率,但是,前提是人家本身對那個行業就已經很瞭解了,有做那行的能力,也敢想敢做,如果只是想了卻不做,自然也不會成功的。而胡瑋煒,自從2014年有了做共享單車這一想法以後,就用了兩年的時間,費了很多精力,去了許多地方,親自去考察了這方面的狀況,還提出了很多關於自行車的改良建議。

同時,人家並不是一個精緻的利益主義者,而是典型的理想主義,剛畢業的時候,就一個人拿着一個行李來了北京追夢。她創業的初衷是爲了幫助更多的人,解決交通不便這一個問題,而並不是衝着錢去做事的,還說如果虧了就當是是做公益好了心態去做,不像某些企業,不過就是爲了盈利,爲了錢去做對社會根本沒有幫助甚至有害的事,所以,我們還可以學習的是,努力的去做多社會有益的事,不要總想着錢,被金錢矇蔽了自己的心。


作者:言如幸

圖片:源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