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說如何反駁和論證社會上的讀書有用論

現在社會上非常流行兩種觀點:一種是讀書有用論,一種是讀書無用論。現在來說某些認爲讀書有用論的人是怎麼證明的。常見的一種論證方法是:列舉某些是名校畢業,因爲高學歷就年薪多少萬,因爲是高科技人才就年入百萬,因爲讀到了博士賺了多少錢等所謂的真實案例來說明讀書的有用。

比如說舉例華爲公司的“天才少年”計劃中那幾個能夠一入職就年薪百萬的博士生,比如說舉例那些名校高材生成了億萬富翁,用那些極爲少見的真人真事,靠着知識創造巨大財富的雞湯故事來告訴你多讀書確實能夠多賺錢,卻忽略了很多讀了很多書的人一樣很窮的事實,或者是舉例新聞報道出高學歷的平均收入確實更高的數據案例來證明讀書是有用的,並且那些筆者又特別喜歡拿底層勞動人民成天做苦力活,爲了生計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吃了那麼多苦卻賺不到多少錢的例子來鼓吹讀書有用論,告訴你“你不喫學習的苦,就要喫生活的苦”,而實際上,吃了學習的苦也要喫生活的苦,人生哪有那麼簡單啊。

這樣的舉例在我眼中很可笑,讀書到底有用沒用,居然完全用金錢來衡量,這不是在鼓吹金錢至上論,這哪裏還是讀書有用論了?這樣的舉例又明顯是在赤裸裸的歧視底層辛勤勞動的平民百姓,覺得他們就是活該如此,就是失敗者的典範,這不等同於在玩職業歧視或者說是身份歧視那套嗎?不是在完全否定底層人士的存在價值嗎?這樣的價值觀不是在加劇社會的階級矛盾嗎?再者,像這樣的言論,想必很多人早就在自己長輩口中聽膩了吧,說的不過是小學生都懂的毒雞湯罷了。

我如果想要證明讀書確實很有用是不會那樣舉例的,而是會用舉例那些不愛讀書的人,因爲自己的無知收了多少智商稅,傻傻被騙,因爲沒文化多受了多少苦的真實案例;會舉例那些愛讀書的人因爲長期的讀書修煉,整個人精神上氣質上變得更好了,在心境上變得更平和,活得更篤定,更健康;會舉例說某些愛讀書的知識分子雖然已經年過六十了,七十歲了,八十歲了,竟然還如此年輕,還如此精神抖擻,腦子還如此好用,思路還如此清晰敏捷,根本就不輸給年輕人。(比如說今年很火的抗疫英雄鍾南山和李蘭娟就是典例,他們年齡那麼大了,還那麼健康,那麼能幹,腦子還那麼靈活,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多了,這和他們懂得用知識來養生來,用讀書來充實自己的生活也是有一定關係的),以此來論證讀書的好處;會舉例說自己原本活得很痛苦很迷茫,但是,在讀了什麼書以後讓自己豁然開朗了,想通了很多事,意識到了自己過去行爲有多愚蠢,從此發生了很大改變,人生有了更好的開始,因爲書籍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以此來論證讀書的有用等等。而不是用貶低學歷低的底層人士來刷做知識分子的優越感。

這樣的舉例沒什麼意思,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就是一碗沒什麼營養的毒雞湯。要反駁那種觀點實在是太很容易了,隨便舉幾個高學歷卻很窮很慘,低學歷卻很富有過得很好的例子不就好了,實際上低學歷的富豪確實也不少啊,高學歷卻活得很慘的案例也是很常見啊,一個人活得到底好不好,也不是單純的靠學歷來決定的啊,那樣寫也太絕對化了。再說了,讀書的真正價值是能夠給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實際生活都帶來一定的好處,而不是隻看所謂的金錢地位來評價其中的價值,而這種價值不是金錢可以給予的。



作者:言如幸

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