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記(352)那片詩意的棲息地——讀《致教師》有感

   

      時隔數日,終於啃完了這本《致教師》。猛然回首,竟發現自己多年所追求的理想教育,不就是朱永新老師所推廣的新教育實驗嗎?原來我們一直是新教育實驗積極的一個踐行者,只是,沒有做到位罷了。作爲教師暑期閱讀專著,機緣巧合從別校淘來這本書,認真的閱讀,仔細的揣摩,於漪老師的那本《傾訴如歌的歲月》是徒弟及學子們評價於漪老師的敘事合集,作爲時代楷模,於漪老師真正做到了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她的虔誠與赤子之心,無人能及。除了敬仰唯有敬仰。同樣,作爲新教育實驗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也是令人肅然起敬。在大語文時代,我們呼喚這些教育家們爲語文發聲,也爲教育代言。

    《致教師》是朱永新老師回覆一線教師的書信合集。百來封信件,一句句誠懇的請教,一幕幕擺在一線教師面前的困惑與迷茫,一個個實際又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朱老師總是耐心解答並指出方向。這讓我想起來那個走上學習強國平臺的好校長,堅持給每個孩子回信,陪孩子喫午餐,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心在哪裏,哪裏便會大放異彩。朱永新教授倡導理想教育,理想教室,理想教師,理想學生,理想父母……一切從孩子未來着想,爲教師發展出力。其推廣的“晨誦,午讀,暮省”恰恰是我們長久以來堅持的讀寫工程。作爲實踐者,我喜歡清晨陽光的教室裏傳來孩子們朗朗的經典誦讀聲,喜歡校園的早晨因詩意的鋪陳而開啓一天的美好。更喜歡在“愛閱讀”講壇上那些出口成章的孩子們。晨誦經典的確需要長久堅持,國語的美感都在一句句經典詩詞佳作裏流淌,語文之美需要這樣的表達。

    讀着朱教授的一封封回信,不禁聯繫着自己教學的實際。那些擺在眼前的苟且的確有時候讓我們找不到更好的詩和遠方。而朱教授用自己的經歷,以新教育實驗人的經驗,啓迪每一個迷途的靈魂,爲一線教師解疑答惑。最忘不了的是無論什麼問題,到最後他解決問題後永不忘一句“祝你幸福”。因爲新教育提倡教育人過一種完整幸福美好的教育生活。通過三種方式在千篇一律的教育生涯裏得以幸福成長。作者談到《新教師的“吉祥三寶”》中就新教師的成長提出了這三個階段,專業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發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從教書匠到教育家,我們或許就是缺了這三個法寶。作者提到堅持寫教育日記,我們當中有不少文學素養較好的老師,能在日復一日的繁雜裏堅守一片精神高地,實在不易。但能堅持下來的,都將成爲教師成長的基石。我校楊老師,之前也默默的寫,後來在簡書上短短一年的堅持,便有了幾十萬字的作品集。有一次,當我見到同爲教師的她老公時,說起楊老師的創作也忍不住驚歎,沒想到會寫出那麼多文字。寫作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教育寫作的積累更是我們向專業成長的重要過程。學校每月一篇真實反思,不僅讓老師們回顧了一月裏難忘的教育片段,更是一種教學行爲的回顧反思。讀了朱老師的作品,我更加堅定了繼續寫下去的理由。朱老師在作品集中多次提到理想教室。我在想,我們何時能擁有這樣的一所教室,師生共成長,充分尊重每個生命,讓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去除那些按年級按序號的排班,師生共取班名,設計班徽,班歌,班風,班訓……“小蝸牛班”“奮進班”,這些名字可能幼稚,但充滿童趣童真,是真正讓孩子站在中央的教育。

    《致教師》中,朱老師針對老師們提出的疑問,以教育家博大的情懷循循善誘,字裏行間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永葆教育激情,以愛做教育,虔誠爲舟,孜孜不倦的奮進爲槳,終歸走向屬於自己的一片海。該書不僅回答了一線教師對新教育實驗模式的學習,也關注教師專業成長及業餘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師八小時之外的業餘愛好,生活與工作的權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等,無論怎樣,教育人當懷着一種敬畏,一分感恩,還有一片赤誠之心,纔可成就自己的一番教育事業。從蘇北一個小縣城,到北京大城市裏,朱老師用自己一步一步的腳印,一年一年的努力,把新教育實驗不遺餘力的推廣發展,使之成爲教育的新門面,帶領無數教師過起了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讓更多的學校健康的成長起來,成就了千千萬萬向更優秀自己發展的學子們。何謂愛的教育,何謂幸福的教育生活,當我們不再將目光聚焦在成績上,關注更多孩子生命成長的時候,當我們不再被瑣碎的事務纏身而落落寡歡時,關注自身專業成長與幸福生活,向理想教育生活前進的時候,我們便會真正體味教育之樂趣。

    大文學家韓愈曾說:詩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他將爲師之道清晰詮釋。數千年來,孔子作爲大成至聖先師,他的教育理念仍舊是我們可學可用的良方妙法。“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學相長”這些方法我們追尋了千年,卻做不到極致。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將師德寫進“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踐行裏。古今先賢大者,都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點燈人。然而,歲月流逝,我們或多或少丟了那份從教初心,朱永新教授卻始終如一熱愛着教育,這是執着與堅守,更是教育情懷的寫照。

    生而爲師,我們能做些什麼?我想,朱老師的《致教師》已給我了答案,在這塊詩意的棲息地,讓我們攜手同行,也來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