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開時

隔離已經第五天了,好消息頻繁傳來,區域核酸檢測全部陰性,感染病例已經接近清零,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隔離一週時間就足夠,雖然不能離開房間,好像什麼也沒耽擱,上網刷劇視頻會議,讀書碼字徒步健身,還有喫有喝有人伺候,最主要的是沒人管頭管腳,感覺日子過得忒滋潤。

記得庚子年疫情爆發之初,雖然沒有被隔離觀察,事實上都禁足在家中,儘管只出現了少數病例,但對病毒及其傳播的恐懼,以及對未來前景的擔憂,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從早到晚惶惶不可終日。如今患者已逾百例,而且被集中異地隔離,內心卻波瀾不驚,無外乎他,就是有這個自信。

時間需要一天天地過,自己粗粗列了個計劃,每天健身一小時,追兩集《人世間》,讀會兒書碼點文字,還有的就是刷刷新聞、看看比賽、聊聊天,也就是春節放假的日常,權當是又一個長假,而且還是一個人的休閒度假,這樣的快樂大概只有上了點歲數的人才能體會到。

羅丹曾經說過:"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的,生活中也並不缺乏快樂,而是缺乏尋找快樂的靈魂。正如哈林《快樂頌》唱的,快樂其實很簡單,也沒有什麼道理。清晨絢麗的朝霞,天空翱翔的鳥雀,窗口吹來的微風,盒飯變化的菜餚,每天遞增的運動,都可以成爲心情愉悅的源泉。

還有同被隔離的夥伴,雖然身處不同的房間,但絲毫不能阻礙快樂的傳遞,隔離期間的毛筆習作,信手拈來的創意製作,房間即景的打油詩句,現學現賣的軍被摺疊,贏得了衆人羣裏的點贊和掌聲,就連鼻咽拭子檢測的窘迫,都能成爲每天固定的娛樂,所謂苦中作樂,大概如此。

這讓我想起了《瓦爾登湖》,亨利·戴維·梭羅的散文集,作爲超驗主義的代表人物,他於1845年7月4日至1847年9月6日,獨自居住在瓦爾登湖畔,自建木屋,拓荒耕種,讀書寫作,過着極其簡單、簡樸甚至原始的生活,然而這兩年兩個月零天時間的試驗,帶給了他非同常人的思考,也成就了這部影響深遠的作品。

梭羅同樣生活在喧囂的年代,人們對物質的追求無以復加,他試圖通過自己的生活試驗,告訴人們,只有過簡單淳樸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內心的輕鬆和愉悅。他在那裏勞作生活,與農民爲伍,與自然爲鄰,觀察四季循環更替,享受美麗田園風光,體味自然生命力量,感悟人生價值意義。

選擇瓦爾登湖並非沽名釣譽,而是他喜歡自由簡樸的生活,用他的話來說,如果一個人嚮往簡樸的生活,只要心誠,在哪兒都可以做得到,無論是在紐約、倫敦、孟買或東京。只要心中有“瓦爾登”,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有意義、更有目的、更加幸福,這纔是梭羅要傳遞的人生真諦。

書中還引用不少我國古代先賢的語錄,孔子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德不孤,必有鄰。”孟子的“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曾子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讀來很是親切。當然譯本很重要,否則就很難讀很難懂。

時間過去了將近兩個世紀,我們也實現了小康社會,享受物質條件改善的同時,也應當追求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加幸福的生活。疫情就象吹過的冷空氣,冰封的日子終將成爲過去,讓我們每個人播下簡單快樂的種子,相信開滿鮮花的春天就在眼前。

                                                                                                                                        2022/2/2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