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筆記(14)——《長贏投資》讀書筆記

         投資必須關注成本,淨收益=投資組合的總收益-成本,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持倉成本,把交易成本降到最小(選擇成本最小的產品),持倉成本儘可能降低(低估定投、極低估大額加倉)。談到報酬,時間是你的成本,但是一旦考慮成本,時間就成了敵人。投資的成敗,取決於成本的高低。銀行螺絲釘給出挑選指數基金的三條標準:規模大於2億元、費率低、跟蹤誤差小,其實這裏面最緊要的是費率低,考慮到指數基金的發展前景,指數基金的規模不大可能越做越小,考慮到指數基金複製指數的技術成熟,一家有聲望的基金公司的跟蹤誤差不會很大,且考慮到投資的長期性,比較基金的跟蹤誤差的必要性不大,而費率有隨時間逐漸降低的可能,也就是說,當前費率可能就是未來最高的費率,那麼選擇當前費率最低的基金是合適的。

        巴菲特說:股票的市場表現偶爾會超過或低於企業的經營業績,於是,少數股東可以通過買賣股票獲得超額回報,其交易對手則要承擔相對的損失。然而,長期而言,伯克希爾全體股東的總收益必然要等於公司的經營利潤總額。【這句話道出,指數基金既可以獲得平均收益,也有機會獲得超額收益,即在別人恐慌時多買點人家拋棄的籌碼,在別人貪婪時買一些籌碼給人家。】

        市場收益=投資收益(即企業內在價值)+投機收益(即市盈率變化)=利潤增長率+股利收益率+市盈率變化,對選定的投資標的來說,投資者只能接受投資收益率,沒法選擇和改變,投機收益率則有選擇機會,對防禦性投資者來說,應當竭力避免投機傷害(別買貴了,別頻繁交易),躺平享受投資收益(長期持有),適度利用或者不利用投機機會(高估可賣出一部分),就可以了。面對2000~2009年那樣的美股市場環境,防禦性投資者仍然可以賺到錢,只不過由於企業增長放緩,收益沒那麼高而已,真正可怕的是大部分企業的投資價值遞減,像1930~1939年那樣的大蕭條,工人失業,企業關門,企業沒法賺錢,投資收益急劇減少,最可怕的是企業投資價值毀滅,如戰爭、產生大破壞的大規模傳染病、國有化等。不過,緊急情況下,政府會主動干預經濟,大蕭條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且咬牙堅持挺過大蕭條,又是一片欣欣向榮。至於價值毀滅,那是極小概率的事件,只能聽天由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在絕大多數時候,防禦性投資者沒必要對外部環境反應過於強烈(恐懼或興奮),經濟有自我修復功能,笑看風雲即可。參考P27

          爲什麼很多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在投資A股市場時,通常會選用滬深300+中證500的指數組合,而不是採用A股整體市場指數?投資A股,採用整體市場指數是指數基金投資推薦的方式,毫無疑問這是正確的,滬深300+中證500的指數組合與整體市場指數有極高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這兩個指數組合的表現幾乎和整體市場指數的表現幾乎是相同的,考慮到板塊輪動和很多投資者的持有期可能並沒有那麼長(永久持有或者以幾十年爲期持有),持有滬深300+中證500的指數組合既能跟上市場整體表現,也能保持一定的操作靈活性。參考P37

        投資這件事,只要甘於做一個普通人就可以取得投資的成功,就好比說,只要甘於爭取70分的成績,你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實現,假以時日,時間就會兌現70分累計下來的效果,但是,如果你要爭取比普通水平更好的收益,比如80分或者90分,可能承受了很大的風險和成本,卻沒有能力做到,結果是得不償失。追求市場平均就是指數化的投資方式,理論基礎就是市場上所有投資者的收益=市場上所有公司創造的利潤,買一隻覆蓋整個市場的指數基金,就可以拿到市場平均的收益。

        巴菲特的“4E”原則:“費用和情緒是股票投資者最大的敵人。”

         股票收益有三個來源,債券只有單一收益來源:債券發行時的利率。如果一個人長期持有債券,那麼債券的當前利率就可以表示預期收益。從歷史數據來看,初始利率是評估債券未來收益的可靠指標。債券收益率=債券發行時的利率+債券價格變化。以10年期債券爲例,在這10年裏,債券的市場價值會隨着利率調整而波動,但如果將債券持有到期,那些波動就不再起作用。

         淨收益率=市場名義收益率-投資成本-通貨膨脹率。

         消費的原則:有個年度預算,不亂花錢,不買貴了(如果喜歡,可以試試價值工程的方法),基本上就可以了。

         投資的幾種思考方式,1.概念、公理、推理的方式,比如格雷厄姆建立投資和投機的概念,延伸分析,2.常識、簡單的數學知識的方式,比如約翰.博格從市場上全部企業的利潤等於全部投資者的收益,推出指數基金投資的方式,3.理論證明,實踐經驗,數據回測檢驗,比如馬爾基爾。

         人類全部的知識是個球體,也是個面數n趨於無窮大的多面體,這個球體在不斷不規則地擴張,而我們的經驗、學識侷限於某幾個面,用舊理論去理解新理論、用舊認識去解釋新現象、用此面獲取的知識去解釋彼面,這些做法往往是危險的。

          老K老師說,從在市場裏面,你到底敢投進去多少百分比的資產,就衡量出你是投機還是投資。如果把他的話具體點,就是你是否敢像買房子那樣長期大額投入,能做到就是投資。

          指數基金投資是大概率可以成功的。大概率的基礎是,投資收益=市場平均收益率-投資成本,通過購買市場全部企業股票構成的組合拿到市場平均收益,交易成本是最低的(指數基金成本比主動基金費率低,在同類指數基金中選擇費率最低的),持倉成本較低(根據估值定投,確保買價≤價值),成本儘可能低,投資獲得收益的可能性幾乎是100%。

         相比有效市場,在無效市場上,指數化投資和主動基金都有可能創造比有效市場上更好的收益率,因爲他們可能會有更多機會利用非理性投資者的錯誤。投資收益=市場平均收益+利用市場無效獲取的收益,有效市場上利用市場無效獲取的收益可能接近於0,無效市場上利用市場無效獲取的收益可能大一點。不過,長期看,利用市場無效獲取的收益在總收益中的佔比很小,獲取市場平均收益纔是正道。

         爲了實現這樣一個1:1比例的投資組合,並且當期利率高於整體債券市場指數基金,投資者可以考慮用75%的整體債券市場指數基金和25%的投資級企業債券指數基金構成投資組合。

          現實是,債券指數基金的價值,與股票指數基金的價值類似:分散投資化、極低的成本、有紀律的投資組合活動、節稅效率、以股東利益爲優先的長期投資策略。正是這些符合常識的特質,使得指數基金能夠保證投資者在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上獲取合理的收益。

         交易對於投資者來說是輸家的遊戲,對於經紀人來說是贏家的遊戲。有句話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此言差矣,買比賣重要得多,買的目的不是賣,而是爲了低價積攢好資產,這就是“買入持有富有”的真諦。買基金好比是養兒育女、買田買地,賣基金好比是賣兒賣女、賣田賣地。

        投資,要麼就奔着賺幾套房子的目標去執行計劃,要麼別投資,安心掙工資,小打小鬧賺零花錢沒意思。

       一個人進入證券投資市場時,如果不知道選擇什麼樣的路,用表1中的選擇填入表2,就有答案了。

            鄭板橋說自己是青藤門下走狗,我說自己是約翰·博格門下走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