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记(27)

6月27日,星期一。阴,小雨从昨天半夜开始一直下着,所以不咋热。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后人对此争论不休,有人曾说,那是当然,难道是"人之初性本恶"么?其实,《三字经》开篇的这句话,只是一个引子,一个铺垫,类似诗歌里的"比兴",它真正要说的是后面的话:性相近,习相远……昔孟母,择邻处……古人非常重视文字的教化意义,在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社会里,仁义礼智信、忠君、孝道、从善、从良是整个文化系统的思想理论基础。这看起来没有问题,实际上很有问题。因为这样的文化,催生了大量的没有思想的顺民和奴才。

古人很少谈人性,也是阅历有限,反正,我还没有在古籍里看到过。比如,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是天经地义的,是无可厚非的。这话,古人是说不出口的,也可能,心里明白不愿意说出来?自私是人的天性,它并不排斥善良和正义。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私可以衍生出邪恶。我们能够理解,因为利益冲突而发生争斗和攻击,我们不能理解,没有利益关系怎么会发生争斗和攻击?你们小,不知道当年的文革产生了多少莫名其妙的丑陋和邪恶,但是现在,武汉作家方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农民诗人余秀华,平白无故地遭到了疯狂的攻击谩骂,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这些仇恨怎么解释?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在伤害别人中寻求快感的人性之恶,始终存在着,它早就超出了自私的范畴。

现在跟你们谈对于人性的认识早了些,但是要记住啊,坏人是有的。人生路上,并不都是衷心地祝福,也有看你笑话,让你难堪的诅咒,心里有数就行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