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桿子修煉36堂課》:36個寫作痛點,36個解決方案,幹活滿滿

文/石墨楊

茨威格在《人類羣星閃耀時》寫道:“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薛貴輝在不惑之年發現了自己的使命,併爲之付出了努力,毫無疑問,應該感到幸運。歷時五年,他甘受清苦、寂寞,終於寫出了這本《筆桿子修煉36堂課》。他是“一紙文章爲時著”公衆號創辦人、資深文稿處長20年感悟,傾囊相授;36個寫作痛點,36個解決方案,乾貨滿滿;一線經驗,公文寫作精進指南。

這本書探討如何認識公文寫作、積累寫作素材修改打磨文章、涵養職業道德和經驗覆盤。全書36堂課,分爲四篇。第一篇洞見,認識寫作才能愛上寫作,從寫作觀點、本質規律、寫作的難處和好處、寫作習慣等講寫作認知;第二篇學習,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從收集、管理、運用素材,學習文件、閱讀書籍,借鑑模仿等講學習積累;第三篇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從修改意識和方法,錯誤辨識和處理,文稿瘦身等講修改方法;第四篇修煉,人在事上磨,從筆桿子成長的方法、意志、情懷、路徑、靈感、態度、實例和經驗覆盤等談職業道德修養。

書中提出了筆桿子的精進寫作的“9句箴言”:1.文無定法但有一定之法;2.寫作,寫的是思維;3.想得清楚,才寫得明白;3.好文章是改出來的;5.跨界是創新之源;6.大稿子要有大格局;7.袖手於前始能疾書於後;8.越難啃的骨頭營養越好;9.學着把文字當朋友。

茅盾先生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薄,無論到哪裏,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錄下來。”

古今中外,無數大師的寫作之路都是用積累鋪平的,馬克思寫《資本論》前查閱書籍1500多種,恩格斯爲寫《自然辯證法》摘抄筆記近200本,魯迅編《小說舊文抄》,摘錄古書1500餘卷,吳晗一生積累卡片上萬張。這些大師在寫作前無一不在積累上下過大工夫。

作者結合實踐,提出積累素材的六個要訣:未雨綢繆,行動要“早”;因材施教,工具要“利”;博觀約取,積累要“厚”;勾沉發微,思考要“深”;分門別類,建庫要“專”;超前規劃,管理要“順”。

書中讓墨楊最爲認同的觀點是:修煉。

史蒂芬·柯維說:磨礪心智的另一種有效方式是寫作。通過不斷記錄自己的想法、經歷、深刻見解和學習心得,我們的思路就會更加明晰、準確和連貫。如果能夠在寫信的時候與他人深入交流思想、感受和理念,而不是膚淺地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也有助於我們提高思考、推理和獲得他人理解的能力。

現實中,很多人想提高公文寫作能力,找到訣竅,但是缺少研究精神,粗淺瀏覽多、深度研習少,捧瓜看熱鬧多、挺膺深學少,微信裏電腦裏倒是收藏了很多好稿子好素材,書桌上擺了很多好資料好文章,就是不去深度鑽研。不妨把學習作爲一種習慣,選一些好文章來精讀、細研,持續下苦功夫、笨工夫。大家要明白在寫作之路上,永遠只有日積月累,纔能有所精進,寫出高水平的文章來。

寫作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化合物,是個複雜的能力系統,因此精進寫作要有系統思維,要從多個維度綜合修煉,學習力、思維力、語言力、創新力、意志力、道德力,一樣都不能少。

文字工作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是一個久久爲功的過程。格拉德威爾在《異類》裏提出“一萬小時定律”,這是成長型思維的體現,是有道理的,一個人不管幹什麼,一萬小時的錘鍊無疑是從平凡變成專家的必要條件。我們要相信,任何努力,只要在長期主義的複利下,一定會積累成奇蹟。

薛貴輝的這本書語言清新活潑,論析深入淺出,例證簡明有力,這是一本理論性與實用性兼具的好書,可以成爲寫作路上的燈塔。


墨楊世無雙,贈君一枝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