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每天晚上爲我讀書嗎?——3218天的父女共讀之旅

文/石墨楊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中娓娓道出,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如今我看到一個女兒寫父女一起讀書的故事《你能每天晚上爲我讀書嗎》,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捫心自問,確實做不到每天晚上爲女兒讀書。因爲忙碌的工作讓我根本不能保證按時回家,作爲一名父親我無疑是失職的,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進。

一個讀書約定,延續3218天從未間斷的閱讀之旅一部成長回憶,看到愛與書籍陪伴下孩子生命的源動力平凡笨拙真誠的父愛, 爲愛朗讀的承諾,搭建起與孩子延續一生的精神連接。一個親歷14年親子共讀生活的女兒在成年後寫的成長回憶錄,記錄了一個近乎傳奇的閱讀馬拉松故事。

愛麗絲·奧茲瑪成長自單親家庭,4歲時,父親吉姆·布羅齊納開始爲她朗讀繪本和經典童話。9歲時,父女倆做了一個影響了他們一生的約定:爸爸每天晚上都爲女兒朗讀經典書籍。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一路堅持下來,直到女兒考取賓夕法尼亞大學離開家。

3218天,每天晚上的父女共讀,給了女兒超越尋常孩子的豐富的生命體驗,也給了孤獨的父親極大的慰藉。女兒的回憶錄用記憶中所讀的經典圖書的經典段落做每篇故事的題眼,所記錄的卻是笑淚交織的生活本身。

經歷了親子共讀的家庭,孩子長大後什麼樣?愛麗絲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爸爸是小學圖書管理員,她在母愛缺失的環境成下身心健康地長大,獲得了開啓幸福人生的魔法鑰匙。

墨楊覺得,愛麗絲在父親的陪伴下,學到的知識和本領,終有一天會派上用場。這本《你能每天晚上爲我讀書嗎》就是她送給父親和自己最好的禮物,這本書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讓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教育方法。

也許我們花很多錢,給孩子報五花八門的培訓班,能夠教授孩子各種技能,卻難以給予孩子愛的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作爲父母始終溫暖如一的陪伴、心無旁騖的關注,只要每天晚上爲他讀書。當然我覺得更多的時候父母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目標,一起爲之努力堅持的過程最爲重要。

父母爲孩子讀書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得到了怎樣的回饋?

我們在愛麗絲的這本書裏可以找到答案。愛麗絲的爸爸用九年的堅持,一日不曾間斷的爲女兒讀書,和女兒建立起了延續一生的精神連接,女兒獨立自由、健康幸福,爸爸不粗俗、不專制、不沉淪,他們各自都成了更好的自己。他們彼此信任、互相陪伴、精神平等。現在我們很多家庭的孩子,長大後和父母在精神上越走越遠,兩代人之間互相不能理解,難於溝通。這種情況,如要反思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什麼,這本書給人以啓發。

父母給孩子讀書,陪孩子閱讀,會幫助孩子獲得足夠表達能力、共情能力、理解能力、思辨的能力,讀書或許並沒有你想象的黃金屋、顏如玉、千鍾粟,也不一定會給你帶來很直接的利益,但你讀過的書,終將會變成你的血肉和骨頭,讓你成爲一個內心平和、有力量的人。

從書中看到講共讀,核心是講陪伴。

不是所有的家長都適合給孩子閱讀,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閱讀,那些不適合親子共讀的家庭,這本書對於他們的意義在哪裏呢?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書籍、閱讀與生活之間的微妙關係,愛麗絲的父親給出了答案,可以深深體會到父親所說的那句話的含義,他說:“你的時間和心無旁騖的關注,是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我們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陪伴孩子成長上,給孩子心無旁騖的陪伴,可以是讀書,也可以是其他事情,和孩子一起跑步,一起畫畫,一起彈琴,一起旅遊,都可以,重要的是平等交流和用心陪伴。

看見堅持的時間是九年,令我汗顏,有多少父母能堅持這麼多天呢?我嘗試着改變,並打算堅持下去。在家的時候女兒多陪伴,跟她一起捉迷藏,一起玩冰墩墩的遊戲,一起讀繪本。我想孩子更多的需要是陪伴,當你年老的時候,你也需要孩子的陪伴,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墨楊世無雙,贈君一枝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