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善惡一個答案 身邊的倫理學》:邁入倫理學殿堂,走出善惡迷霧

文/石墨楊

紀伯倫曾說:善與惡猶如黑線和白線交織成的布,而真正善良的人不會問赤裸的人:“你的衣服呢?”也不會問沒有家的人:“你的房子怎麼了?”

善惡之間是否有答案?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回答如此大哲問,但與善惡有關的事件每天都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必須決定採納何種道德觀點、採取何種道德立場。

我們閱讀這本書,《給善惡一個答案:身邊的倫理學》,必須要從開頭說起。早在45年前,1977 年, 澳 大 利 亞 哲 學 家 約 翰·L. 麥 凱(John L. Mackie) 出版了他的名著《倫理學:發明對與錯》(Ethics: Inventing Right and Wrong)。

在這本書裏,他論證了我們所持有的道德價值只是社會的發明的觀點:“我們必須決定採納何種道德觀點,採取何種道德立場。”本書的標題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既是對麥凱觀點所具有的重要性的一種承認,也是對它的一種迴應。

2005年,隨着本書原作者路易斯·波伊曼(Louis Pojman)在與癌症抗爭的過程中去世,哲學界蒙受了一個重大損失。他那捲帙浩繁的作品,三十多本著作和一百多篇文章——因其高超的學識和洞見而受到一致的讚揚,無數哲學系的學生和教師從中受益。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是路易斯•波伊曼和詹姆斯•菲澤,他們的專業都與哲學相關,並在這一領域深耕多年。譯者王江偉也同樣不簡單,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倫理學,不僅是哲學博士,還是北京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講師。對倫理學的研究也是駕輕就熟,有一定的權威性。

《給善惡一個答案:身邊的倫理學》一書始終關注着倫理學理論的核心問題:在這一版中就包含着與以下十四個主題有關的章節:首先從最一般意義上的倫理學是什麼、倫理相對主義、道德客觀主義、道德價值、社會契約論與道德的動機、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這些更具理論性的問題入手;接着關注效用主義、康德主義與道義論、德性論這些具有影響力的規範性理論;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探討了圍繞着生物學與倫理學、性別與倫理學、宗教與倫理學、事實—價值問題、道德實在論與懷疑主義這些問題更具時代感的理論爭論。

道德哲學經典第八版全新修訂。《給善惡一個答案:身邊的倫理學》首次出版於1990年,很快就被認定是對倫理學權威而又通俗易懂地介紹。在之前的一篇序言中,路易斯表達了他對這一學科的熱愛以及對讀者的承諾。

本書作者路易斯·波伊曼是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的哲學博士,撰寫、主編了三十多本著作。詹姆斯·澤菲是田納西大學馬丁分校哲學教授。撰寫、主編以及與人合著了十部教材,其中包括《西方哲學史》,在國內多次再版。本書的出版社與多次修訂收穫了大量學生的喜愛。歷經多次修訂,內容嚴謹可靠。第八版修訂還對各種立場進行了更廣泛的介紹,增添了女權主義和多元文化觀點,討論了道德理論的最新發展,包括“生物學與倫理學”這一議題。

什麼是倫理學?

作者在文中,對倫理學有一個很貼切的比喻,“車輪的發明是爲了以最小的摩擦力來加快物體的運輸,道德的構建是爲了服務於人的需要和欲求。理想的道德是達到個人幸福和社會和諧的平衡。”倫理學是哲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探討的是我們應當如何生活、善的觀點以及“正當的”與“錯誤地”這樣的概念。看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不以爲意,“我長這麼大了什麼對什麼錯還分不清嗎?那不就成了不識好歹了麼?”事實證明,現實情況的複雜的遠遠超出一般想象力的,甚至連人類最優秀的大腦也不敢保證能解決“所有”的道德困境,於是道德像是人類本身一樣,也開始了漫長的“進化”之路。在路上,“觀念”和“實踐”不斷“左右互搏”,推動着進步。

主觀倫理相對主義與約定倫理相對主義

“觀念”:主觀倫理相對主義認爲所有道德原則都是由於它們獲得了個體行爲者的認可而被證明是合理的。看起來很有道理,特別是在個人主義盛行的今天,“我結不結婚管你什麼事?”

“實踐”:在圖書館裏遇到大聲喧譁的人,其他人(非管理員)就沒有資格提出異議了,因爲“可以在圖書館裏喧譁”可能是獲得他本人認可並認爲合理。

“觀念”:約定倫理相對主義認爲所有道德原則都是由於它們得到文化的認可而被證明是合理的。

“實踐”:張三和三五損友在大學裏成立了一個“作弊無罪”的社團,於是“作弊”得到他們的肯定,變成“道德的”。無論是主觀倫理相對主義還是約定倫理相對主義,都是無法自洽的,本質都是“割裂的”,將個人或集體與其他可能產生影響的對象(圖書館中被吵到的人,其他認真複習不作弊的同學等)割裂開,讓可能收到損害的對象無法提出異議。

雙重效應學說

“觀念”:雙重效應學說認爲爲了帶來好結果而去做壞事情一定是錯的,但儘管知道好行爲可能帶來壞結果而仍然去做是允許的。聽起來有點繞,大意是說你不能故意使壞,不管目的多麼高尚,但是如果你想做好事的時候“不小心”帶來了壞的結果,那也沒辦法。

“實踐”:孕婦生命垂危,需要立刻墮胎進行治療,這是不允許的,因爲不能爲了好結果(拯救孕婦生命)而去做壞事情(傷害胎兒生命);但是如果孕婦子宮發生了癌變,需要進行摘除子宮的手術,顯而易見是手術後胎兒無法存活,這是允許的,因爲好行爲(摘出子宮)是爲了好目的(拯救孕婦生命),而只是帶來了可以預見的壞影響(傷害胎兒生命)。在雙重效應學說下,“擁有一個癌變的子宮真是一件讓人欣慰的事情(手動狗頭保命)。”

展現主流理論流變,把握全局視角,走出日常困境。大道理隨處可見,但卻不能適用於每一個人。只有瞭解道德判斷背後的立場,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何爲好?何爲壞?這本書不是灌輸某種善惡、正誤觀念,而是教會我們思辨。

《給善惡一個答案:身邊的倫理學》這本書完整地呈現了主流道德哲學理論的流變,給我們分辨是是非非的視角,讓我們不再像走迷宮般面對生活中的困惑,而是擁有了迷宮圖紙般憑藉全局視角,走出日常困境。

與我們息息相關,觸動心絃的哲學著作。安樂死是否應該得到法律許可?墮胎是道德的嗎?是否應該認可同性婚姻?盈利還是誠信更應該被重視?本書結合新聞實際案例、日常圍繞着我們的道德難題,探討道德法則在生活的實際應用。本書的語言凸顯了詹姆斯·澤菲作爲暢銷書作者的深厚筆力,爲我們呈現了毫不晦澀、觸動心絃的哲學著作。

路易斯·波伊曼說:我是本着追求真理和理解的精神寫作這本書,希望激起你們對倫理學價值的關注。這是一門我所鍾愛的學科,因爲它關係到我們要如何生活,關係到那種最好的生活。我希望你們會分享我對這一學科的熱愛,並在此過程中孕育出你們自己的想法。


墨楊世無雙,贈君一枝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