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修炼36堂课》:36个写作痛点,36个解决方案,干活满满

文/石墨杨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薛贵辉在不惑之年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并为之付出了努力,毫无疑问,应该感到幸运。历时五年,他甘受清苦、寂寞,终于写出了这本《笔杆子修炼36堂课》。他是“一纸文章为时著”公众号创办人、资深文稿处长20年感悟,倾囊相授;36个写作痛点,36个解决方案,干货满满;一线经验,公文写作精进指南。

这本书探讨如何认识公文写作、积累写作素材修改打磨文章、涵养职业道德和经验覆盘。全书36堂课,分为四篇。第一篇洞见,认识写作才能爱上写作,从写作观点、本质规律、写作的难处和好处、写作习惯等讲写作认知;第二篇学习,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从收集、管理、运用素材,学习文件、阅读书籍,借鉴模仿等讲学习积累;第三篇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从修改意识和方法,错误辨识和处理,文稿瘦身等讲修改方法;第四篇修炼,人在事上磨,从笔杆子成长的方法、意志、情怀、路径、灵感、态度、实例和经验覆盘等谈职业道德修养。

书中提出了笔杆子的精进写作的“9句箴言”:1.文无定法但有一定之法;2.写作,写的是思维;3.想得清楚,才写得明白;3.好文章是改出来的;5.跨界是创新之源;6.大稿子要有大格局;7.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8.越难啃的骨头营养越好;9.学着把文字当朋友。

茅盾先生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

古今中外,无数大师的写作之路都是用积累铺平的,马克思写《资本论》前查阅书籍1500多种,恩格斯为写《自然辩证法》摘抄笔记近200本,鲁迅编《小说旧文抄》,摘录古书1500余卷,吴晗一生积累卡片上万张。这些大师在写作前无一不在积累上下过大工夫。

作者结合实践,提出积累素材的六个要诀:未雨绸缪,行动要“早”;因材施教,工具要“利”;博观约取,积累要“厚”;勾沉发微,思考要“深”;分门别类,建库要“专”;超前规划,管理要“顺”。

书中让墨杨最为认同的观点是:修炼。

史蒂芬·柯维说: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如果能够在写信的时候与他人深入交流思想、感受和理念,而不是肤浅地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也有助于我们提高思考、推理和获得他人理解的能力。

现实中,很多人想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找到诀窍,但是缺少研究精神,粗浅浏览多、深度研习少,捧瓜看热闹多、挺膺深学少,微信里电脑里倒是收藏了很多好稿子好素材,书桌上摆了很多好资料好文章,就是不去深度钻研。不妨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选一些好文章来精读、细研,持续下苦功夫、笨工夫。大家要明白在写作之路上,永远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精进,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

写作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化合物,是个复杂的能力系统,因此精进写作要有系统思维,要从多个维度综合修炼,学习力、思维力、语言力、创新力、意志力、道德力,一样都不能少。

文字工作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格拉德威尔在《异类》里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这是成长型思维的体现,是有道理的,一个人不管干什么,一万小时的锤炼无疑是从平凡变成专家的必要条件。我们要相信,任何努力,只要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一定会积累成奇迹。

薛贵辉的这本书语言清新活泼,论析深入浅出,例证简明有力,这是一本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好书,可以成为写作路上的灯塔。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